幼儿的早期阅读被称为“终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一种“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rancy),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英国著名教育家布朗奇(David Blunkett,1998)提出: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我国幼教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推广早期阅读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早期阅读研究。随着研究的层出不穷,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关注。但是由于对教育理论理解的偏差和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在实际的早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一、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
(一)早期阅读就是早期识字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阅读等同于识字,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识字。国际经合组织(OECD)发起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尤其是终身学习观的形成,阅读及阅读素养的涵义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它已不再仅仅是要求儿童在早期教育期间具备的一种能力,而是在人一生中接触的各种阅读材料及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下建构的一种可增长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能力。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其《爱弥儿》一书中就指出:“把一串对他们毫无意义的符号贴到他们头脑中去这又有什么用处呢?当他们学会所说明的事物时,他们才能学会符号。” 斯宾(HerbertSpencer,1820-1903)也反对过早让幼儿识字。他说:“识字教育不过是局限于获得书本知识这一常见的有局限性的见解之下,家长们过早地把识字课本往小家伙们手里一塞,结果危害极大。” 很显然,卢梭和斯宾塞是反对过早地让幼儿识字的。刘晓东(2004)认为幼儿过早的识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如果年幼儿童过多地依赖文字来接受观念,他们便不必亲自验证事实与规律,文字的记忆也就代替了对事物意义的探究,这将不利于儿童行为、智慧和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儿童只有将文字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在一起时,才能真正地理解文字。儿童只记住其“外壳”的那些文字,在阅读时如果出现的话,它仍然不能在儿童头脑中显示其清晰完整的意义,因而对幼小儿童来说,它只能是死的文字。可以断言,硬灌给幼小儿童的大量文字大部分都是这种死的文字。生硬地将僵死的东西传授给儿童,当然是有害而无益。
这种观点是由于对阅读活动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是非常片面的。不能以孩子的识字量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与游戏有类似之处,早期阅读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是在玩中学,获得知识往往是他们在玩乐之余获得的副产品。早期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强调识字,会让幼儿感到阅读是一种负担、一件苦事而失去对阅读的喜爱。
(二)只有看文字才算阅读,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太小连字都不认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阅读和识字不是一回事,即使幼儿会识字,也不一定会阅读。其实,在我们提倡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孩子可以阅读许多有趣的图画书,自然地习得一些常见的熟悉的文字;他们也会涂涂画画的开始写自己的名字,或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文字知识。他们将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并能有效阅读的人。
(三)阅读中过于注重功利性
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早期阅读的目的仅仅是为将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许多幼儿正接受着严格的、正式的读写训练,这些训练超出了幼儿正常的发展水平,没有考虑到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也忽视了幼儿学习风格和技能的发展。 太注重幼儿的“学习”,为将来上小学打基础,只看重阅读与未来学业有关的学习,缩小了阅读的意义,造成幼儿对阅读行为的焦虑,也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我们提倡的不是将小学的读写课程提前到学前阶段来进行,而是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激发幼儿对口语和书面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将来幼儿更好地在小学学习打基础。 杜威(Dewey)指出:幼儿期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不但是接受中高等教育的基础,尤其是他一生事业、习惯、嗜好的基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幼儿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的东西很多,有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发展语言和元认知能力的机会,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因此,放弃功利阅读,给幼儿快乐的、没有压力的阅读,这样他们会更喜欢阅读,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会受益更多。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矫正策略
(一)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环境,是儿童走向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作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 幼儿的读写能力应该发生在适合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可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感觉,发展出积极的对于读写的态度。 要想让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首先要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从而产生阅读的动机。阅读环境的创设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物质条件,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条件之一。 研究表明,有计划、富有语文材料的游戏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对于早期阅读和书写的探究。语文材料包括图画书、收集的生活中的各种标记、各种图卡字卡超市购物的票据、银行的单据、幼儿画报、儿童自己书写制作的故事书以及各种玩具和纸笔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收集各种资料物品,提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生阅读行为的资料物品。
(二)开展“亲子阅读”
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舒适性,让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很享受的事情。同时成人需要与幼儿建立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另外,成人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家庭教育对儿童阅读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喜欢阅读的儿童其父母也都比较喜欢阅读,父母常常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阅读的方法。汪冰等人进行了家庭亲子阅读的调查,结果表明四分之三多的儿童说他们的母亲星期至少有3天的时间进行趣味性阅读,说父亲有过这种阅读的儿童比例为58%。有78%的儿童把自己的阅读成绩归功于老师对他们所进行的阅读训练,62%的儿童说他们的母亲也帮助他们阅读,34%的儿童认为是他们的父亲帮助他们阅读。
(三)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适宜而丰富的阅读材料
获得书本本身就被认为是提高孩子读写技能的一种重要的催化剂。 美国学者杜京研究了5000名学龄儿童,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与图书读物的优选有较高的相关性。早期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婴幼儿以积极的刺激,能够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但是研究表明, 不合适的图书可能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们不会发展好的阅读能力,孩子会用他们的时间去看电视,或者去做别的事情。因此,提供的阅读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贺红(2005)调查结果表明,小班幼儿侧重于生活类阅读材料,如食品、玩具、衣服等,对新颖的、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直观的材料较感兴趣,而且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中班幼儿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阅读材料,如:动植物、季节变化、自然现象等,对动物、卡通类、可以操作的以及能理解的材料特别喜爱;大班幼儿侧重于社会类、生成性阅读材料,如标志、广告、小实验、周围变化、大新闻等,喜爱有文字的阅读材料(广告、图书、图片等),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寻找相适应的各种阅读材料。 任少平(2003)认为小班幼儿是学习发音的关键期,要选择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内容单一、有相同句子和结构重复的图书。中班幼儿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要选择带有简单情节和对话、具有表演性、图文并茂的童话、语言等故事书。这样有助于幼儿自主阅读和表征活动。大班幼儿想象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做有挑战性和有一定风险性的活动。因此,要为他们选择一些有较复杂的故事结构和概念结构的图书,如科普读物、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多种类型、风格的图书。另外,在图书配置上,应根据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在同一个班里注意多配置一些同种类的图书,以满足所有幼儿的阅读需求。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提供给幼儿充足的阅读材料,并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图书,投放不同的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四)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指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1)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存在他的神经系统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在不断增长中,因此它的利息是人终身取用不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与方法的培养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幼儿自己阅读,造成了有些幼儿不会阅读,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从而影响了对阅读的兴趣。
由于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幼儿阅读时目光常常被图书中生动形象或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容易出现跳跃性的特点,思维过程呈现一种无序状态,从而影响阅读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幼儿了解图书的结构,掌握翻阅图书的方法,如学习按页码看书、学习要先看封面标题,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有顺序的阅读,让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和动作的前后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的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取放图书,爱护图书,每天定时阅读。此外,还应指导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和家庭教育活动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J].幼儿教育,2005(2).
[5]邹敏.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思考[J].学前教育,2007(6).
觉得不错,请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