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观察图画,能够准确地为图中人物定位。
2. 在听赏的过程中,找出“小熊的粥不见了”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表达出来。
3. 初步感受全家人对小熊的关爱,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
4. 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班得瑞《童年》,绘本《谁吃的我的粥?》电子书或者PPT,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主人公,设置疑问
师:欢迎小朋友来到图画书阅读屋,今天我们故事屋的小主人公会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使用暗语打开阅读屋的大门——
师幼共同:阅读树,阅读树,快开花!
师:开朵什么花?
幼:开朵智慧花!
师:今天是谁给我们带来智慧花呢?有请今天的“智慧花小使者”小熊。小熊不仅送来了智慧花,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题,我们需要帮他解开这个难题,他才能将这朵智慧花送给我们。到底是什么难题呢?
二、扉页导入,引出主题“谁吃了我的粥”
师:你们看小熊手里拿的是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碗,而碗是用来装吃的,可小熊的碗都快扣到头上啦,也没有见到吃的东西掉出来。猜猜看,小熊的难题是什么?
三、出示人物图画,介绍故事人物背景
师:想要解决难题可不容易,我先替小熊考察一下你们,请擦亮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图画上的人物是小熊的什么人?
说明: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特点,来判断各人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表哥),这为幼儿观察、理解、判断、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片断赏析,了解故事大致情节
师: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考验,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接下来我们不仅要看,还要听,这次小耳朵也要发挥作用啦,能不能从这段话里找出小熊的粥为什么不见了?
教师朗读绘本第2~3页、6~7页、10~11页。读完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刚才大家根据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把大家的看法统一了一下,小熊不爱吃粥,家人就把小熊的粥放在屋外的树桩上,结果“魔鬼熊”来了,把小熊的粥吃掉了。现在看来答案似乎找到了,可老师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不管它啦,我请小朋友们来表演“小熊不爱吃粥”的故事吧。谁来演小熊的朋友们?谁来演小熊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表哥表弟?
说明:阅读不仅要读出来,还可以触摸、聆听。教师尝试使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幼儿在听(声)赏(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图文结合起来理解故事,这既可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画内容。情境表演不仅能使幼儿对图画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幼儿获得快乐和经验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使幼儿爱上阅读的有效方式。
五、完整阅读(师幼共读),理解整个故事
师:谢谢小朋友的精彩表演,我要采访一下演小熊的小朋友,你认为小熊不爱吃粥的习惯好吗?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呢?
师:我们要感谢一下演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小朋友,他们辛苦啦,为了让小熊爱上吃粥,他们想尽了办法。还有一个人物一直没有出现,猜猜看是谁?那就是“魔鬼熊”,原来老师觉得不对劲的问题在这里呀,到底有没有“魔鬼熊”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屋去图画书中寻找答案吧!
播放背景音乐,师幼共读图书。
六、交流感受,发现故事主题
师:总算舒了口气,原来“魔鬼熊”是小熊的朋友们。我们要感谢“魔鬼熊”,是他们让小熊改掉了不爱吃饭的坏习惯;我们也要感谢小熊的全家,全家人为了解决小熊不爱吃粥的坏习惯,想尽了办法,把全家的人对小熊的关爱都装在了这碗粥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给这碗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爱心粥)。
活动反思
1. 活动目标
一开始,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验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谐,理解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后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的内容和教育价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和深奥,情感目标定得较大,在幼儿没有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这些情感得共鸣是无法传递到的。于是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幼儿自主探索故事过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初步理解全家人对小熊的爱。
根据目标,我把此次阅读活动调整为三个阶段完成,也就是三个课时。把“充分体验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理解家长对幼儿深沉的爱”放在最后一个课时,将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幼儿自身的情感当中,帮助他们理解家长对自己深沉的爱,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2. 活动开场白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习惯于这样开场:“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这样的开场往往导致教师和幼儿不能把阅读活动和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区分开来。阅读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掌握一个故事,学会看图讲述。
我园关于绘本阅读的理念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让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要保证在固定的阅读时间里让幼儿有新鲜的阅读体验,所以每次活动的开场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还要把这种阅读理念渗入幼儿的心里。基于以上的阅读要求,我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为阅读活动起了一个固定的名称——“阅读故事屋”,并且根据幼儿对咒语的特别偏好,设置了一个阅读咒语“故事屋,故事屋,开门吧”。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改良成一个固定的“图画书阅读屋”开始仪式,就是活动开始时师幼共同的开场白。
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期待每次绘本阅读之前的这个开场,也因此而对阅读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开场的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还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让幼儿带着一颗愉悦心开始阅读。
3. 重点环节设计
本次阅读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即“片断赏析”环节是调整过的,一开始的安排是,播放重点页面PPT,让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找出线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能够大致读懂故事,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能支持他们对自身理解的顺利表述,因此这个环节师幼之间产生不了有效的互动,进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低。于是,我们重新做了调整,一边播放画面,一边教师朗读。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幼儿对图画和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进了幼儿的阅读自信心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一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归纳故事大意的时候说出“因为小熊不爱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树桩上让魔鬼熊吃”这样的话。
小熊不想吃粥。
“所有的小熊都吃粥,”熊妈妈说,“所以,他们长得又高又壮。”
可是,小熊摇摇头说:“不要吃粥,不要吃粥!”
“那我就给森林里那只可怕的魔鬼熊吃了。”熊妈妈说。
小熊看见妈妈把粥端到了屋外的老树桩上。
这天,当爸爸妈妈忙着采蜂蜜时,小熊爬上了树,他很想看看那只可怕的魔鬼熊。
回家的路上,爸爸问:“你看见那只魔鬼熊了吗?”
“没有,”小熊回答,“因为根本没有魔鬼熊!”
“嗯,可是,有人吃了你的粥。”当他们回到家时,妈妈说。
第二天,熊爸爸在小熊的粥里放了一些蜂蜜,可小熊还是不吃。“我不喜欢吃粥。太难吃了!”他叫起来。
于是爸爸又把粥放到了屋外的树桩上,留给那只可怕的魔鬼熊吃。
这天,爷爷奶奶来了,他们一起出去采浆果。
“孩子,听说你不吃粥。”爷爷说,“那只魔鬼熊你知道吧?他就喜欢吃粥!”
他们回到家时,小熊发现他的碗又空了。
第三天早上,熊奶奶在小熊的粥里放了一些蜂蜜和浆果,但小熊捏着鼻子、闭着眼睛叫起来:“我不要吃粥!我讨厌吃粥!”
于是,爷爷又把粥放到了屋外的树桩上,留给那只可怕的魔鬼熊吃。
这天,小熊的阿姨、叔叔还有他的两个表哥都来了。大人们采栗子的时候,孩子们在树林里玩起了捉“魔鬼熊”的游戏。
回家的路上,小熊一点也不吵,也没跟任何人说话。“他累了。”妈妈说。
吃晚饭时,小熊一点也不饿,爸爸把他抱上楼,放到了床上。
晚上,小熊做了个好可怕的梦——魔鬼熊在树林里到处追他。
“我要吃你的粥。”魔鬼熊吼叫着,“吃了粥,我就会变得又高又壮!”
小熊抱着他的粥跑啊跑啊,跑过了长满浆果的田野,跑过了结着榛子的树林和蜜蜂飞舞的蜂巢……
一直来到那个老树桩前。
“你吃不到我的粥了!”小熊朝着魔鬼熊大喊一声,就坐下来“咝溜咝溜”把粥吃了个精光,一点也不剩!
然后,他醒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小熊吃了一碗放了蜂蜜的粥……
和一碗放了榛子、浆果的粥。
整整一天,小熊都忙极了。他帮奶奶和妈妈把浆果做成果酱,在把蜂蜜倒进罐子里。
接着,他又去帮爷爷和爸爸。但就在他们储藏果子的时候,爸爸突然问“外面有什么声音?”
大家都认真听了听,然后打开门——
门外,小动物们一齐在喊:“我们的粥呢?我们的粥呢?”
“这就是那只魔鬼熊啊!”小熊咯咯地笑了起来。
从这天起,每天早上小熊吃完了自己的粥,都会再放一碗到树桩上给“魔鬼熊”吃。而那只“魔鬼熊”呢,总能把粥吃得干干净净,一点也不剩!
故事结束了,小朋友们想想,小熊原先不爱吃粥,可现在爱吃粥了,它长的又高又壮,那你们平时吃饭时有没有挑食?对,宝宝都是好样的,吃饭不挑食,瓜果蔬菜都要吃,这样我们会长的高又壮,身心健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