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结束了,有些父母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不满意,希望趁机给孩子转一所更好的幼儿园,而且有的已经转了不止一次园了。转园,给家庭和孩子到底造成了多大代价?
朋友家的小孩芳芳两岁半时初上幼儿园哭了一个多月,此后即便不哭了每天去的时候也很不情愿。在妈妈的印象中,那里的软硬件设施都没能到达自己内心对幼儿园的期望值,选择它的唯一理由是这所幼儿园离家近。
芳芳妈“骑马找马”,从芳芳上幼儿园起就不停的为女儿物色新的幼儿园。经过了一番考察之后,她选中了一家离家较远,但硬件设施一流、在教育理念上强调早期智力开发的“智能型”幼儿园。
经历了每天早上艰难的起床、奔波后,芳芳妈失望的发现,孩子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不怎么感兴趣,“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芳芳还经常因为“喝水少”,上火、感冒。
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又换了一家不错的公立幼儿园。在新的环境里,芳芳的话越来越少,“小朋友总说我是新来的,不愿意和我玩。”
为什么幼儿园越换越失败?妈妈为此也感到很苦恼。
像这样给孩子频频换幼儿园、换班的妈妈,现实中为数不少。其实,无论孩子在一个多好的幼儿园,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就转园,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成本”相当高的事情。
随意转园,无论对于孩子和家长,至少需要付出以下四大代价:
牺牲孩子的安全感
一个全新的幼儿园意味着新环境、新规矩,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突然面对如此巨大变化,需要付出极大精力重新适应,可能会让孩子们丧失安全感。
牺牲孩子的“社交圈”
在原有的幼儿园中,孩子已经有了自己信赖的老师和要好的伙伴,转园后,要面对不熟悉的老师,要和新同学建立联系,加入这些“陌生人”的圈子中,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安,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就会引起孩子行为上的退缩,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教育的连贯性被打破
相比拥有统一“教材”的小学,不同幼儿园之间教学理念可能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孩子在上一家幼儿园形成的认知习惯、思维习惯需要在转园后重新建立,短时间内,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金钱与精力的代价
对爸爸妈妈们来说,给孩子办理转园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重新了解、挑选合适的幼儿园,还要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解决孩子焦虑情绪,这一切,都将耗费家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如果孩子转园后,出现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得不偿失了。
入园后的心理落差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爸爸妈妈发现幼儿园的教育与服务并没有实现之前承诺,或者与预期有落差。这多半是因为不同的教师在落实办园思路、理念时产生了不同的差异。比转园更可行的办法是,与园长进行协调沟通。
对策:如果爸爸妈妈明显被这一点困扰,不妨找园长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相应的建议,请园长协助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这时父母的心态一定要平和,态度要冷静,相信园长可以指导老师可以在具体的操作上有所改变。
为了孩子,产生矛盾
因为孩子之间经常出现一些小摩擦,比如宝宝被打了、抓了,班上有的孩子特别淘气,害怕会伤到或者影响自己的孩子,一些类似的“小事”,往往会使父母和带班老师相互产生误解、矛盾;也有的家长对班上老师的能力不满意,从而提出转园、转班。
对策:遇到类似情况,“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父母需要做的是和老师积极交流,让老师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自己也设法了解老师的意图,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通过老师解决,老师会了解孩子打人行为的真正动机、分析原因,给予恰当的引导,避免家长之间闹得不愉快。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允许孩子之间的差异,以爱心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孩子,教他们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这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有好处,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的适应社会。在此,信任老师是不可少的。
生活护理不到位
前面案例中提到的芳芳妈第二次为女儿转园,其中一个原因是觉得老师给孩子喝水少,上火引起生病。对三四岁的宝宝,父母往往更关注他们在幼儿园得到的生活护理水准如何。比如有的妈妈向一位园长抱怨:老师在晚上离园时为什么不让孩子大便,弄得孩子接出来后玩不了,匆匆忙忙往家赶?
对策: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多地需要保育老师的照顾,因此,父母有必要和老师多谈谈,帮助老师更细致地掌握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大便的时间、喝水的多少、饭量的大小等,只要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就会在特定的时间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了、怎么做。有时候,父母和老师多一点有效的沟通,就能解决孩子的大问题。
就像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我们也很难遇到十全十美的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细节,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前,只要家长和老师、园长积极、坦诚沟通,共同为了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一定能让孩子愉快顺利度过他们童年中最重要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