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尸式育儿,
你经历过吗?
最近,看到一个词:诈尸式育儿。据说扎中了不少老母亲的心。
这词啥意思呢?
▼
讲个具体的例子,
最近有位博主分享出自己朋友的经历
▼
有网友精辟地总结了5个特征,
每一条让人看了只想苦笑:
这不就是我家吗?!
1、没事各种瞎指挥,坐等验收育儿成果
诈尸式育儿,平日没有存在感,一到验收育儿成果的时候,跳出来指手画脚了。动不动告诉你,“我同事说了,xx老师教得好,我们应该给孩子报这个补习班”,过了几天又冒出来新的想法:“我看他学长笛没什么前景,都说学体育能加分,让他去踢足球!”
2、站着说话不腰疼
喜欢摆出一副教导主任的嘴脸训人。口飞横沫,指点江山,总之他说得都是对的。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边刷边向你吐槽:你看xx的朋友圈,人家孩子3岁都长这么高了,咱家儿子咋还是这么挫?末了还要加一句:肯定是随你了!
3、帮不了忙还拖后腿
孩子挑食,只吃肉不吃绿叶菜,你严厉警告“从今天起,你的零食都没有了”,他却说“不就是蔬菜吗,少吃几次又不会死”,带孩子出去吃肯德基!
4、强行植入,没事刷一刷存在感
诈尸式育儿,就像一条生硬的广告:强行植入,多半是在自娱自乐。哄孩子入睡有多难啊?你努力3小时,又是哄又是拍,孩子终于有点困意了……刚放下正要酣睡的宝,他一个健步冲进家门,大吼一声:“儿子,爸爸回来了!”瞬间将你一晚上的劳动成果打回原形!!!
结果呢?看着孩子嚎啕大哭,他耸耸肩,“我又不知道孩子睡了”,溜去客厅看电视去了。
5、他是亲爹,你是后妈
你在孩子面前当严母,他给你背后拆墙,上演一出父子情深的年度大戏。孩子回到家,丢了书包就打开电视看,吃完饭了还不去写作业,非要磨蹭到你唱黑脸了,声调抬起来了,这才挂着泪水不情不愿向书房走去……
结果爸爸不乐意了,把孩子一揽,“你对他那么凶干啥?他学业这么重,看看电视放松一下!”气得你说不出话来,又委屈又火大!平时没见对孩子嘘寒问暖,这种时候开始护短了?好像他才是亲生的爸,你是后妈!
这些特征瞬间戳中了一堆妈妈:说的不就是我家吗?
平时甩手掌柜,冷不丁就视察工作:“XX家孩子一岁都会走了,我们家孩子要抓紧啊!”
专挑孩子乖巧不哭的时候逗孩子,强刷存在感。孩子一哭闹,跑得影子都没了。
帮不了忙还要拖后腿:“孩子不吃青菜,你强迫他干嘛?我都不爱吃,何况孩子……”
没盯过孩子学习,却站着说话不腰疼,满嘴“释放天性”“快乐学习”“轻松点不好吗”。
每次训孩子他就怼,总之就是他是亲爹我是后妈:“一点小事至于冲孩子发火吗?走,跟爸爸玩去!”
不少网友评论:这种诈尸式育儿,还不如丧偶式育儿。不管也罢了,还有理说别人……
武汉网友@等待2007:深有同感!他回来得晚,一回来看见儿子还在做作业就嚼怎么还没有做完咧?哪里不会,问我撒!我有一回真的让他辅导,结果他把个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看了十分钟,最后说了一句,这题不做,超纲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我内心的感受,真是一万头马在奔腾,我把题目接过来,刷刷刷,几下做出来了,然后跟儿子讲,他还蛮认真的在旁边听到,最后搞了一句,这题目出得真是变态,搞这复杂做莫斯撒!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怕的“诈尸式育儿”还容易造成夫妻争吵,影响家庭和谐。
上周带孩子去楼下玩,他不小心磕破了嘴。
回到家,摊在沙发上的娃爹看到孩子嘴角的血,立马凑上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对话如下:
他:孩子嘴怎么了?
我:磕破了。
他:看孩子就不要玩手机了。
我:我没玩手机,他自己滑滑梯磕的。
他:你应该跟上去,他一个人上很危险。
我:滑梯上都是孩子,家长都跟下边看着呢。
他:这样更危险,孩子没轻没重,更容易伤到。
我:……
我面临爆发边缘,他终于闭了嘴。
最近一部很火的日剧《坡道上的家》也将镜头对准家庭中崩溃的母亲,剧中对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困境做了冷静还原。令网友唏嘘的是“诈尸式育儿”令人头皮发麻。
母亲安藤将8个月大的孩子溺死,随着案情发展,她遭受的心理压力逐渐揭开——原本赚得比老公多,为要孩子辞去工作。但老公整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夜不归宿。妻子处于育儿压力之下,丈夫却找初恋女友倾诉。与婆婆育儿理念不同,对于心疼自己嫁的不好的爸妈,自尊又让她不愿开口诉说。
陪审员、家庭主妇里沙子也借由案件代入自身境遇,陷入精神压力。很少陪孩子的丈夫竟指责她虐待孩子,还把她送进精神科。这部剧令中国观众体会到全职妈妈面临的更为残酷的舆论环境——孩子和工作不能兼顾,女性就该放弃工作。而全心全意地做母亲,依然换不回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
现实生活中,数据显示,妈妈为家务和育儿付出更多。其实,当妈妈们因为半夜喂奶、换尿布困得生丈夫的气时,顾家的爸爸们也很苦恼:该怎么样陪伴孩子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父母由于生理特征的不同,应当有着天然的分工:母亲在与孩子的亲密性上占优,而父亲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上占优。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应以母亲的照顾和养育为主;但从孩子上学开始,父亲的养育和教导占比就应当逐渐增大;到中学时期,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超过母亲。
而调查却显示,在母亲不占优势的方面,比如开家长会、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安抚孩子等,也存在较多父亲缺位的现象。而专家表示,父亲在教育中的“缺位”,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也加重了母亲的负担。
心理学家施琪嘉认为,其实爸爸的陪伴方式与妈妈不同。 好的爸爸不会让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操心金钱的事情,也不会担心家庭是不是不稳、爱人会不会不忠。此外,让孩子更愿意探索世界,并且在探索中形成边界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非爸爸莫属,那就是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 “爸爸,这个水管子我拧不上。”“爸爸,这个模型你会做吗?”“爸爸,我们超过前面那辆车”……爸爸努力地满足着孩子的需要,接受孩子的崇拜。
南京五中心理专家杨静平老师说,跟好几位父亲聊天发现,他们其实很乐于建设家庭,也需要肯定、欣赏与感谢。“有位父亲在外地工作,周末回家,他会自觉做三件事:陪父亲喝杯茶;替母亲刷次碗;替妻子陪一天孩子。家庭很和谐,他的感言是,家务活不在数量,贵在有心。”
从爸爸的角度来看,正在奋进中的中国70后、80后父亲们的生存现状在于,在外打拼,有时以健康换机会,也要委屈自己来达成目的。这份主动承担与付出,值得点赞。女主人也要理解和珍惜,而不是鄙视与否定。
此外,男人乐于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比如虽然很难顾家,但我爸爸是抓坏人的警察,孩子就会很自豪。”家国都要顾及,都要贡献,这是对孩子们的精神示范。
杨静平说,母亲要处理各种关系,保持后方宁静与安稳。 当然,现在的家庭模式多样,也有母亲对外,父亲在家。总之,家庭里主内主外的人想法一致,互相尊重,互相珍惜,才会建设出生机勃勃的幸福家庭。
陪伴的质量比时间更加重要。在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双方都是缺一不可的。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育儿方式,纠正不对的地方互相改正。和谐家庭,应该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丨来源:湖北经视综合新浪微博、得意生活、睿乐宝贝、杨子晚报、掌门1对1、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