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二)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知觉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言语听觉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探索活动的协调。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2.动觉

(四)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二)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四、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的活动

1.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明适应 暗适应

2.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觉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二)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的感觉所接触的事物,有些刺激物会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另一些刺激物,人们对他们的知觉较为模糊,好像是衬托在知觉对象的后面似的,成为知觉的背景。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第二节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一个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一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三)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二、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3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二) 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幼儿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三、幼儿的注意与幼儿的活动

(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自己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的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的少。

幼儿在一个活动中如果不能注意到事物的某一特征,有时也是由于幼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十分钟左右,5-6岁要注意保持20分钟左右。

3.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分配的能力逐渐提高。

4.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范围越小,注意的范围越大,要保持高度紧张的,注意就越困难。

考题再线

小班级的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一般是( ) A20到25分钟 B3到5分钟 C15到18分钟 D10到12分钟

解析:B

(二)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

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它是指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做分心。

(1)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

④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⑤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2)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的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幼儿的多动现象与注意

多动症有车为轻微脑功能失调,是幼儿的一种行为问题,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第三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记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和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也称为记忆的潜伏期,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或回忆的潜伏期来看。再认和回忆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记忆 范围

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心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三)记忆内容的变化

1、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

指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3、形象记忆

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词语记忆

指以语言材料为内容的记忆。

从记忆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然后是形象记忆,最后才是语词记忆。

(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2、记忆策略的形成

①视觉复述策略

②定位策略

③复述策略

④组织性策略

⑤提取策略

三、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三)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 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四、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一) 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

保持是过去识记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何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遗忘: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

遗忘规律:记忆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二)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五、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一)偶发记忆

在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偶发记忆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

(二)“说谎”问题

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和想象混淆,常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显然不对。

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 想象的概述

(一) 想象的含义

想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二) 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想象对儿童认知、情绪的作用

(http://优师教研_幼师课件网 http://kejian.youshijiaoyan.com/news/558EAC4AFC75B7CE.html1) 认知活动

①想象和感知密不可分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与思维密不可分

(2) 情绪活动

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趣

②情绪影响想象

2、 想象的发展是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三) 幼儿想象的发生

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1)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 简单的相似联系

(3) 没有情节的组合

(四)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 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二、 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

(一) 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二) 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三、 各年龄阶段幼儿想象的特点

(一)3-4岁幼儿想象的特点

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二)4-5岁幼儿想象的特点

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4、想象内容较为丰富,但仍然零碎

(三)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明显增强

2、想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3、想象内容新颖性增加

4、想象形象力求符号客观逻辑

四、 幼儿的想象与幼儿的活动

(一) 幼儿想象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二)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 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 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6、 引导幼儿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第五节 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 思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 思维的概念与思维的基本特点

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知的高级阶段。

2、 思维的基本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

(二)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思维是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基础

2、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

3、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标志着儿童认识水平的提高 4、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学前儿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5、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二、 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一) 儿童思维的发生

(二)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1、 思维方式的变化

(1) 直观行动思维 2-3岁尤为突出

(2) 具体形象思维 3-6、7岁

(3) 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

2、 从思维概括工具的变化来看

从感知动作的概括到表象概括,再到词语为工具的概念的概括。

3、 思维活动的变化

由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4、 从思维反映内容的变化来看

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二)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特点:

1、 具体性

2、 形象性

3、 经验性

4、 拟人性

5、 表面性

6、 片面性

7、 固定性

8、 近视性

(三)幼儿晚期(5-6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四、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五、 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

(一) 判断形式间接化

(二) 判断内容深入化

(三) 判断根据客观化

(四) 判断依据明确化

六、 幼儿理解的发展

(一)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来理解

(三) 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深刻的含义

(四) 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是事物的相对关系。

七、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很多事外部的、非本质的

3、概括不准确

(二)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那些在幼儿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四)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1、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幼儿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第六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 语言和言语

(一) 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 言语的概念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1、 口头言语

2、 书面言语

3、内部言语

二、 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 言语的发生

言语发音的准备

(二) 言语的形成

1、 不完整句阶段(1-2岁)

2、 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三、 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2、 言语与幼儿的认知过程

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四、 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进入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

(一) 幼儿口语的发展

1、 掌握本民族全部言语

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3、 初步掌握语法

4、 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5、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二) 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

1、 掌握口语词汇

2、 掌握言语

3、 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

4、 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五、 幼儿的言语与活动

(一) 活动中幼儿言语的特点分析

1、 自我中心言语

2、 社会化言语

(二) 幼儿言语发展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 音准差

2、 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三) 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 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园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 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4、 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 注重个别教育

实战演练

1、幼儿学习的图书一般都是鲜艳的图画书,和大学课本单纯的白纸黑字不一样。这是利用了感知规律中的( )

A适应现象 B 对比现象 C连觉 D 知觉中对象与背的关系

解析:D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第四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