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特别是每天的大小便,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愿意在幼儿园大小便,所以一直憋着;或者不会自己独立大小便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恐惧不安的情绪
小班孩子刚入园,与老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甚至产生排斥感,即使有大小便的需要,也不敢或不愿告诉老师,时间一长,大小便就解在身上了。
家园大小便姿势的差异
孩子在家大小便,大多使用坐便器,并且有父母的帮助。而在幼儿园,厕所设施与家中的不一样,多为蹲厕,男孩子小便还好一点,女孩子则困难多了。孩子如果没有掌握好先跨台阶再解裤子的顺序,很容易一脚踩进尿池,从而造成入厕的紧张心理。
专注游戏,忘记如厕
小班孩子自控能力差,常常会因为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当前的游戏活动而忘记了自身的生理需要,最后把大小便解在裤子里了。
衣着不当,影响如厕
有些年轻的父母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往往追求漂亮而忽略了实用性。有的父母给孩子穿很紧的牛仔裤,有的父母给孩子买连体衣,还有的父母给孩子穿裙摆很大、很长或者很蓬的公主裙等,这些服饰都不利于幼儿自己如厕。
对于以上小班幼儿在入厕环节出现的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消除恐惧感,增进师幼感情
孩子入园老师应该像慈母般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例如多抱抱孩子,经常蹲下来和他们聊聊天等,尽快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环境,消除恐惧感,拉进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孩子敢对老师讲出自己的生理需要。
加强随机教育,掌握正确姿势
孩子入园后,老师首先教孩子认识厕所,其次教他们掌握正确的大小便姿势,同时对于孩子关于如厕方面的疑惑要耐心地解答。老师的随机教育贯穿在日常的入厕活动中,通过孩子的自身实践,使入厕不再是孩子的心理负担。
适时提醒,培养如厕生物钟
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适时地提醒孩子如厕,并且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如厕习惯,让孩子的如厕时间逐渐形成规律。如:有的孩子因一时贪玩而忘记去小便,我们及时提醒他,以防尿湿衣裤;也有的孩子以大小便为由不停地去厕所玩,这种时候,要根据情况适当地转移其注意力,防止产生尿频现象。
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园同步
我们要通过与家长交谈,了解孩子在家的大小便规律,并主动告知家长孩子在园的如厕情况,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让孩子在家也尝试自己如厕、科学如厕,保证孩子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
同时,家长不要给幼儿穿太紧的裤子或者不容易脱掉的裤子,以免幼儿因为不会脱裤子导致不愿在幼儿园如厕或不能顺利如厕。
及时关注幼儿,促其健康成长
日常生活中,常有孩子因受凉而拉肚子,或者有身体不适的情况需要常常去厕所,这时就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提醒他们去厕所,并按时给他们服药、喝水,保证其健康成长。
利用榜样力量,培养良好习惯
利用一些文艺作品感染幼儿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入厕习惯不可缺少的途径。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对文艺作品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可创编一些入厕儿歌和故事。生动有趣的文艺作品,让孩子们学起来兴趣高、接受快,同时也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通过教师与家长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如厕习惯,解决幼儿在幼儿园如厕难的问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记得点个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