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浅谈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发展与演变
幼儿自制玩教具对幼儿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智力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实现让儿童在“做中学,做中进步”;同时师幼自制的玩教具可用于不同领域的活动中,丰富幼儿园玩教具等材料,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另外,教师自制玩教具也体现了其专业能力。
“自制玩教具”一直是幼儿园关注的热门话题,幼儿园鼓励教师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总体而言,当前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呈现出教师为制作主体的特点,一些为参赛、评比而设计的玩教具造型美、设计巧,但最终往往没能投放到幼儿园环境中。自制玩教具过程中广泛存在形式主义、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还大大加重了教师负担,不利于自制玩教具实践的健康发展。
从1904年到2018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文件50余份,通过对相关法规、文件的分析梳理,发现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以倡导幼儿自制为起始的萌芽阶段、提倡幼儿”做中学”的初步发展阶段、受时代背景影响的短暂停滞阶段和倡导以儿童主体为核心的多视角全面发展这四个阶段。
01
自制玩教具理念的萌芽(1903-1918):以幼儿自制为开端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该章程在“保育方法”中提出教育者要指导儿童用小木片、小竹签、纸、粘土等做各种形状的物品,旨在发展幼儿手部动作,训练手眼协调,练习将来能用到的手工技能,并作为开发心智的基础。
这一思想提倡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制作物品,练习手部技能,发展智力。这一儿童自制、教师指导的倡导为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社会变革、清政府解体,新学制确立和新思想的传入,以及我国一批先进的学前教育家的试验,自制玩教具理念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02
自制玩教具理念的的初步发展(1919-1948):倡导幼儿“做中学”,师幼共同参与自制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文化思想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同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宣传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该阶段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做中学”思想鼓励幼儿自制玩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为了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教育家进行了幼儿教育试验,并形成了科学的理论。
陈鹤琴鼓励幼儿手脑并用,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张雪门认为“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能在做上教,拿做来教,做的就是教的,那才是真正的教;学生能在做上学,拿做来学,做的就是学的,那才是真正的学”。
这些先进的思想反映在自制玩教具方面就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通过自己操作、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有利于达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目的。
②玩教具制作符合幼儿生活经验
除鼓励幼儿自制玩具外,为支撑幼儿园课程的顺利推行,教师也可结合实际自制玩教具,作为幼儿园环境材料的补充。《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确立了自制玩教具的基本原则,自制玩教具应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贴合幼儿生活实际。
首先,玩教具制作的原材料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实际。民国教育部于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指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然物品、废旧物品或日用品来自制玩教具。这些材料是幼儿所熟悉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教师应制作符合幼儿经验的玩教具。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制作玩教具。
最后,自制玩教具的种类应因地制宜,符合幼儿生活环境和经验。《幼稚园课程标准》要求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形,因地制宜地选取原材料来制作玩教具,体现了材料的本土化、民族化。
总之,这一阶段,提倡自制玩教具更多的是为了幼儿自身的发展,无论是鼓励幼儿自制,还是教师贴近幼儿生活的自制,都体现了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科学思想。
03
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停滞阶段(1949-1977)
建国以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陈鹤琴、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同时,全盘学习苏联理论和经验,重视集体教学,轻视游戏活动的倾向严重,儿童游戏和玩具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下,这一阶段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甚至有所倒退。
04
自制玩教具理念的全面发展(1978年至今):围绕幼儿主体,多视角看待自制玩教具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幼教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纲要”“条例”等,保证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些文件对于自制玩教具理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
①关注幼儿主体地位,以幼儿自制促进幼儿发展
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或游戏材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见,人们开始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制作玩具。
随着对幼儿发展特点认识的深入和幼儿保教目标的科学化,幼儿自制玩具的作用逐渐扩展到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部分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艺术部分提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自制玩具对幼儿手部动作发展的作用,并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出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可见,通过操作材料,自制玩具,幼儿不仅可以发展动手能力,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②提倡因地制宜,关注自制玩教具的安全性
我国多部法规、文件中都提倡幼儿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并延续至今。如: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91年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等。199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指出:“提倡幼儿园……,利用各种无毒、安全卫生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
可见,90年代以后有关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对自制玩教具材料的安全性做出要求,使得自制玩教具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③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
教师发挥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合理自制玩教具。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可见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反映了教师对环境创设、课程资源等的认识,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体现。
05
启示
长期以来,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实用性、利用率低、教师主体、评比压力等。整体来看,玩教具制作的实践中存在儿童主体不明显,教师负担过重的现象。通过对我国有关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理念发展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明确自制玩教具的主体。自制玩教具一经提出就以儿童自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理论发展阶段中,各个文件中也持续强调鼓励儿童自制,支持儿童“做中学”。当前广泛存在的教师包办、玩教具制作评比等现象值得反思,我们应该将玩教具制作权力放归儿童,创造促进儿童发展、减轻教师负担的共赢局面。
其次,明确玩教具制作的原则。自制玩教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既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又能为教师组织活动服务。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制玩教具与幼儿自身生活经验的结合,为幼儿提供多种原材料,创设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的环境,支持幼儿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同时,教师自制玩教具要贴合幼儿的需要和特点,要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发挥教师专业性,减少竞争,倡导为儿童而自制,而非为自制而自制,建立良性的自制玩教具氛围。 再次,自制玩教具既要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又要保证安全,选择无毒无害、安全卫生的材料。
总之,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理念始终坚持着儿童本位的理论核心,正朝着越来越科学的方向发展。自制玩教具的实践更应该坚定这一儿童本位的理念,在实践中要时刻关注幼儿主体,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
编者:赵梨君
点击了解详情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