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大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以前更加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大班幼儿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并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大班幼儿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不仅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他们的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以及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大班幼儿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幼儿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他们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大班幼儿已开始萌发抽象逻辑思维。数学概念较快发展,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包容关系、类别关系等的认识、分辨等开始形成。如对于“柚子比菠萝重,西瓜比柚子重,柚子、菠萝、西瓜哪个最重”这样的问题,不再像中班幼儿一样不加思索地随便“猜出”答案,而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推理,给出相应的答案。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大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并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
大班后期的幼儿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大班幼儿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他们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大班幼儿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通俗地讲,就是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们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
游戏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教学游戏
例如,“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创造性游戏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音乐
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
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行为练习法
目的: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
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
例如:在教幼儿叠衣服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快,叠得整齐。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幼儿反复练习。
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
例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都脱例如衣服,教师随机创设了一个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从而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去动手收拾整理,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这种对比鲜明的情绪,将促使幼儿自觉地把脱下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
行为练习可以渗透到游戏中
例如:手工区给幼儿提供布,来训练幼儿扣纽扣的技能。。
及时补强法
补强法是美国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的。
他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作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表扬,如果时间拖的太久,补强的作用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
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涵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即时实施随机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生活常规的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领域,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通过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付诸实施。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例如:让幼儿懂得保护牙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老师设计健康活动《小熊学刷牙》,通过故事《小熊学刷牙》、出示牙齿模型,再进行实际练习,不仅让幼儿明白道理,还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
教师的肯定评价的作用: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以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行为水平。
同时,教师要对已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例如,洗手的习惯:
从小班刚如园教师就开始要求,到了大班依然不能放松要求,做到经常检查、监督。对于个别随便的幼儿要给予个别帮助,对坚持要求洗手的幼儿要给予表扬鼓励。
|版权说明:学前洞见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