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设计论证即对课题申报书的整体框架进行构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及述评其价值与意义、课题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假设、研究目标与内容、方法及思路与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八大要素,以及完成本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包括已有研究基础和人员队伍结构、经费保障、参考文献等。设计论证关键是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力求得到专家的认可。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下功夫。
选好题是做好课题设计论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弄清选题从何而来?根据这些年来笔者对已立项课题的分析大致从四个方面而来。一是选题从问题而来,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新的情况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为我们的选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是问题从各类教育理论发展与创新中而来。教育的实践呼唤教育理论的创新,而理论创新需要提出新命题,开辟新领域。三是问题从教师本身对教育的判断而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遇到过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疑虑和困惑即选题的起因与判断。四是从前人研究中得到启发而来。我们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前人研究的启发和影响中寻找研究空间,寻求新突破。其次要把握好选题的特点。一个好的研究选题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越大,其意义更为重大深远,更能吸引专家眼球。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是客观存在的真问题,不是假问题。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不能过于抽象空泛,使人一看就清楚是属于哪个学科,哪个研究方向,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问题必须新颖独特,不是低水平重复,是他人没有研究过或是对他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问题要有可行性,具备研究的条件与可能,通过研究能得以解决。三要遵循选题的一般原则,突出小、精、实、新。所谓“小”,即选题的研究目标不要过于宏大,研究内容不要过于宽泛,从相对较小的问题入手,通过小问题,透视教育的大背景,研究教育的“大问题”;所谓“精”,即精选问题、精心设计、能出精品,所谓“实”,即紧密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取得实在管用的效果。所谓“新”,即新问题,做前人没做过研究的选题;做前人做过但有新发展,有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的选题。
研究现状述评是课题设计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问题提出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述评分两层含义,一是要“述”,二是要“评”。所谓“述”,即对国内、国外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看曾经有哪些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研究些什么,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综述要尽可能全面详尽真实,不能随意杜撰,断章取义。引文出处也要规范,避免侵犯知识产权。所谓“评”,就是对前人已有的学术观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概括。你对已有的研究如何看待,有哪些研究不足,有哪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接口。我做这项研究与之相比较,切入点和落脚点有哪些区别,有哪些创新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和突破,对推动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改革实践将起到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等等。评价要客观,概括要精炼,不能凭个人好恶,刻意贬低与拔高,言过其辞。述的目的是为了评,评是对述的深化。
课题的选题中一般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核心概念,如果核心概念界定不清,将会使研究的目标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产生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课题界定即对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明晰,核心概念的内涵外延是什么,研究对象是指哪些,研究范围做何限定等。界定方法一般采用逻辑学一般概念的实质定义方法来界定。如种概念实质定义法:“属加种差”即种概念=属概念+种差。如“世界一流私立大学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比较研究”,属概念有两个“世界一流大学、私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本课题中研究的哪些世界一流大学。私立大学是什么,本课题中研究的是哪些私立大学。相对前者种差为“私立”,相对后者种差为“世界一流”。
理论依据即课题研究的理论起点、理论指导、理论前提。所谓理论一般是指为实践所证明检验,得到社会所公认的才称其为理论。做任何一项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古今中外,当代近代可供选择的教育理论很多,如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教育经济学、教育系统学,教育社会学;还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现代哲学理论、教育人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情境教育理论、生命化教育理论、理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等等。选择理论指导要讲究科学性,一项研究并不是理论依据越多越好,要选择与本研究有直接联系有针对性指导的理论,不能生搬硬凑,滥竽充数。同时要注意理论的逻辑性,上位理论与下位理论不能交叉重叠,相互矛盾。还要注意理论的连续性,使之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
一项科学研究一般都应有研究假设。什么是假设?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这种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前预先设想、暂定的理论。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定性质。如“充分开发儿童智慧研究”课题其假设是:“儿童具有很大的潜能,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先天和主要是后天的种种原因智力发展比较好,只要教学过程组织得比较合理,就能提早打开儿童的智慧闸门,使得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儿童提前三年时间完成现行中小学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发展”。在设定研究假设时力图大胆提出,小心求证。
研究目标和内容是课题设计论证的主体核心部分,是研究选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究目标可分为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初始目标是本课题最初需要解决的若干子问题。终极目标是通过这些子问题研究,最终需要解决的总问题。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 ‘六位一体’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分析、项目化教学、素材的选取、单元设计、生成性评价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研究(初始目标),探索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终极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在研究目标下具体提出和探讨些什么问题即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与其它问题又有联系的问题或就是一个子课题。每个问题都要具体,与研究目标紧密相关。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种内在逻辑联系。文字表述要用探究式和研究式形式表述,不要用肯定式和陈述式,表述。如“某某问题的研究”。问题的排列也要讲究顺序,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问题不要设计得太多,问题越多研究任务越重,难度越大,应突出主要矛盾,重点突破热点难点问题。
科学的结论取决于科学的研究,科学的研究又完全得益于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在做设计论证时方法的选择不能太原则,太笼统,力求问题与方法相对应,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要具体详实,不能仅限简单地罗列出几种方法。研究方法应该是专业性、学术性的,有的表述为上下结合法,点面结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仅是研究工作策略,不是研究方法。所谓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把握,研究从哪里进入,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突破,注意些什么样的研究策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主要做什么,重点做什么,本研究关键性的技术难点在哪里,怎样去解决,工作流程是什么等等。恰当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决定研究的科学有序的推进,要因人、因题来考虑。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
提出问题是为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用成果来回答支撑。在设定预期成果时,首先要明确本课题打算出什么样的成果,是论文还是专著,是软件开发还是做软件的使用推广。要根据研究的定位来决定,学理性研究一定要有理论成果,理论建树、理论创新,当然也要注意成果的实践性。应用性研究重在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与策略,其成果能够推动实际工作,产生实际管用的效果。开发性研究,既要重视开发的理论创新又要重视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理论与实践成果兼而有之。问题的其次是要明确成果的数量,出多少成果。在两个前提下,紧扣研究目标和内容来设定成果的名称与表现形式,努力做到研究内容与成果相对应,成果与成果表现形式相对应。成果的设定要量力而行,拿得起放得下,不能贪大求全,更不能不切实际夸海口,放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