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周洪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课程教材中心负责人 从本质上看,幼儿园教材与中小学教材具有相同属性,但由于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幼儿园教材又具有与中小学教材不一样的特点。比如,幼儿园教材不仅仅呈现幼儿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指导,因而,“教参性”特点很突出;又如,教材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更需要借助教师传达给幼儿,因此,教师用书的比重要大于幼儿用书,一般要先设计教师用书,然后根据需要再编相关的幼儿用书;再如,幼儿园教材的范围更宽,既包括正式出版的有形的文本教材,也包括由教师或幼儿园自己选择,源于幼儿、幼儿园的生活而组织的一些非文本性的教育内容。 一方面,由于幼儿园教育没有“课程标准”意义上的“统一大纲”,教材编写和发行又不受限制。因此市面上流行的幼儿园教材,难免良莠不齐,甚而,一些低质量的教材也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方向上的误区以及学习方式上的“小学化”;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材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善的幼儿园教材选用参考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教材选用管理制度。 因此,幼儿园在教材选择与使用上,无论是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都很多。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针对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现状,上海市开展了以课程教材为突破口的学前教育一期、二期课改。 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动各方力量,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编制一套体现时代特征、幼儿园教育特点,从“教育纲要”到“课程指南”,再到“教师参考用书”的课程系统,以引导幼儿园为儿童幸福和发展实施快乐的、科学的启蒙教育,也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丰富多样、富有启迪意义和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师用书》(以下简称“二期教材”)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经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审定通过。 编写组根据1999年颁布的《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2002年颁布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来编写“二期教材”;经成套修改后的“试用本”教材,包括教师用的教学指导用书(2-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和3-6岁幼儿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和学习活动,共7本),及其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挂图、音像制品、幼儿读物、操作材料等辅助教师教学、幼儿学习的教育资源(共计23个品种)。 这套新教材在部分幼儿园实施,标志着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正式拉开了序幕。 笔者在上海市前后两期课改过程中,参与了协调、管理和部分文本的编写工作,组织了市课改基地幼儿园对新课程和教材的试验工作。 本文以“二期教材”为例,就上海市课改中有关教材编写与修改完善的管理以及教材特点等问题进行一些回顾与分析,以期引发更多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教材编制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促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儿童的发展服务。 “二期教材”编制的特点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这段话非常清晰地阐明了新课改对教材编写的一些基本要求。 上海市“二期教材”的编写,正是遵循这些要求,结合上海地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特点进行的。 上海市“二期教材”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点。 1.重视整体定位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幼教工作者还是非幼教人士,对新教材编写普遍持有这样的期望,即幼儿园教材要体现幼儿园教育特点,要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特质,在传承中创新,成为上海市“二期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编写幼儿园教材时,朱家雄教授率领的团队认为,一期课改幼儿园教材中值得继承的是: 1.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在幼儿园内进行的一切活动。 2.以综合的方式组织幼儿园活动。 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同时,他们认为需要发展和创新的是: 1.将教材的使用对象由3-6岁幼儿扩展为2-6岁幼儿,以适应上海市学前教育0-6岁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2.处理好儿童生成的任务和教师预定的任务之间的关系(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淡化结果,注重过程,使教材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幼儿的合理需要。 3.应为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充分体现选择性和生成性。 4.尽可能使教材编排体例具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园和不同水平教师的需要。 基于以上认识,上海市“二期教材”编写组改变了传统教材结构性偏高的状况,建立起新型的低结构性教材编制模式,即—— 将“纲要”中强调的“共同生活”“探索世界”和“表现与表达”作为教材设计的主要立足点; 以“课程指南”中的四类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为切入点设计教材的整体结构。 编写组认为,按四类活动所编制的教材既不是一般的教材,也不是一般的教参,而是特殊的教材和教参。 从四类活动不同特点与价值追求的定位出发,编写组把教材归为“教参性教材”和“教材性教参”两大类: 《学习活动》《运动》被定位为“教参性教材” 是偏向于低结构的教材,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提示等,是一种过程性、生成性、案例性的教材。 《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被定位为“教材性教参” 主要制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具有普遍适应性。 不同的教材定位,直接带来了教材结构、体例上的差异。 2.重建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是指各科教材之间横向的组合方式和各科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组合方式。 由于幼儿园学科的不固定性,不同的教材对学科的处理很不相同,包括教材内部的组合方式也很不相同,这也使得不同的幼儿园教材在结构上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上海市“二期教材”在结构上采用了“因段而异”“因类而异”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也即根据年龄班的差异以及各活动的特性,构建相应的教材结构。 比如,体现幼托一体化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但考虑到托班教育是家庭教育、个别化教育向幼儿园教育、班级教育的过渡,并考虑到托班孩子的认知规律,我们将2-3岁幼儿的教材定名为“婴幼儿教养活动”,在教材结构上体现了保育与教育不分家、四类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 按照孩子入托后的时间顺序,按三个阶段进行教材编写,突出每个阶段的重点与特点; 以单个活动的方式呈现内容,突出横向的整合与分层要求,并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 考虑到小年龄孩子的活动特点,对环境创设、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以及家园互动等给予充分的关注。 又如,为3-6岁幼儿分别编制了《游戏活动》《运动》《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等教材。 作为“教参性教材”的《学习活动》,我们采用了主题式结构,以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内容为主确定主题,并加以组织。 其中,5-6岁幼儿的教材,以第二级主题为实体单位,而3-4岁幼儿和4-5岁幼儿的教材,则以第一级主题为实体单位; 围绕主题,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设计具体的活动系列。 在“活动与指导”板块中,设有“活动设计的思路和材料”“活动实例”等内容,并围绕主题创设环境,提示活动内容与组织注意要点,一般以区域小组活动为主,全班集体活动或个体活动为辅。 同时,还提供了配套教学资料,包括幼儿操作材料包、幼儿故事画丛、教学挂图、故事、歌曲磁带等。 再如,作为教材性教参的《游戏活动》,则以行动原则与教育策略为编写内容,使教师在“如何创设游戏环境”“如何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和引导幼儿”“如何从游戏中生成教育活动”等方面得到启示; 同样,《生活活动》则立足于生活教育,体现了“随时随地、反反复复、渗透在各个活动中”等特点,设置了“日常指导”与“活动建议”以及“家园共育”等板块的内容,为幼儿园以及家园同步教育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方法和具体的案例。 3.关注生成开放 建构主义教学论强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允许被固定,但应留有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以促进师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客观世界,更能提供一个机会使教师能将其个人对教学内容的构想经验投入到教学中去。 上海市“二期教材”与传统教材或一些新编教材在具体编制上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特点: (1) 增强了教育内容的可变性,给教师更多发挥创造的空间 为了适合不同的幼儿园和不同的幼儿,上海市“二期教材”—— 在内容安排上: 为教师留有生成的空间; 在活动设计上: 注意为教师提供一些活动开展时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延伸教材内容的思路等,让教师通过“选择”和“生成”,实现让幼儿主动学习,让教师发挥创造性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2) 注重教育过程,淡化教育结果,不以是否获得预期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上海市“二期教材”采用低结构化的模式编制,因此,每个活动没有专门的“活动目标”,即便有一些主题目标和要求,也是比较简约、宽泛的。 这样,幼儿园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淡化教育结果、注重教育过程的问题就有可能达成。 4.突出直接体验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而直接体验性学习对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市“二期教材”从内容选择到活动提示,突出直接体验性,这是一大亮点。 在试验中教师们认为,这样的教材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探索、自由交流,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提问与探究的意识,并通过自我的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活动》中,像“我和影子捉谜藏”“会变的水”“多彩的民间活动”“千奇百怪”等富有探索意义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并以幼儿自由讨论、自由探索、自己创作、相互交流等作为活动的主要方式。 《运动》中增加了富有野趣的活动内容,如悬吊、平衡、泼水、玩沙、滑冰、远足等,还引导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多给予鼓励、暗示,以激发他们开展富有挑战性的身体活动。 《生活活动》所有的教育主题既是教师开展活动的内容,又是幼儿生活体验的载体。 这些因素都体现了现今先进的教育理念,便于教师新的教学观念的形成。 “二期教材”编制的管理 “政府到位,不越位”是上海市课改推进中的一个基本策略。 上海市课改在幼儿园教材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是有目共睹的,教材品质也得到了来自本市以及外省市幼教同行的认同。 在教材编制的管理中,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影响教材编写质量的重要工作。 1.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建设之一。 一般来说,一套教材从立项编制到出版,需要经过诸多环节,涉及到多个单位与个人。为使教材编写、审查、出版等单位及其人员严格按照教材编制的要求与程序,各负其责,市课改办充分发挥了协调职能: 一是在教材编制过程中,积极地与编写组沟通,为编写人员提供各种保障性服务; 二是当教材进入审查阶段时,努力与审查的专家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以保证教材审查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是与教材出版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从各个环节上保证教材的编印质量,包括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的精美化,降低差错率; 四是协调相关部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定价; 五是利用媒体、网络以及“用书目录”等推荐平台, 为教材的发行与试用以及培训与指导等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2.组建教材编写团队 教材编写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必须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而要编好教材,首先要选好主编 主编除了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视教材为生命,在教材的整体谋划、策略选择以及编写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尽心、尽责、尽力。 其次,教材编制团队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因为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这个编制团队要包括课程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教研人员以及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类专业人员,以利于教材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 同时,也要考虑吸收一定数量的参与过上位文件(“纲要”“课程指南”)编制的人员和参加过上一轮课程教材编制的人员,以发挥他们承上启下、左右贯通的作用。 最后,教材编制队伍要建立适度开放机制 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吸纳有代表性的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 3.加强教材实证研究 教材的编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教材的修改与完善需要我们具有实证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首先,从机制上要保证教材编写队伍、教材审查队伍能经常亲临教学一线,与教材使用者持续对话,倾听儿童和教师的声音,把握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 其次,认真抓好教材编制的关键环节的实证性研究。 比如—— 在教材编制启动阶段: 我们对上海市一期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幼儿园对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准了教材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教材编制过程中: 通过组织专题论坛、现场调研等形式,对教材编制的思路、定位以及结构框架等,进行了充分论证,以使教材编制具有充分的理由与思辨的基础; 在教材进入成套修订阶段: 编制了幼儿园教材评价问卷,组织了由市课改基地园、市教材中心组、幼教专家等参与的多元评价,有效回收633份问卷以及质性评价等资料;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式: 对这些信息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梳理工作,形成了有价值的关于教材修改的“用户报告”、教材编写组自评报告等。 实践证明,所有这些都有利于编写组在教材编写过程与修改中对问题的全面审视与辩证把握。 编写组正是在上述材料基础上形成了成套教材的修改方案以及样例,且在各方代表研讨的基础上几易其稿。 4.建立教材长效机制 教材建设,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根据现有条件,确定本次课程改革需要且能解决的问题,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因此,教材持续完善的制度和机制的建立是我们要直面和深思的问题。 上海市“二期教材”从“试验本”到“试用本”,已经历经了八个年头,它在成套修改中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 坚持特色元素 上海市“二期教材”试验本经过一轮试用后,在体系结构上的突破与创新,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认同。 在成套修改中,仍保留和延续了这些特点与特色。 比如,保持这套课程原有的“低结构”特色: 1.强调教育内容的可变性; 2.注重教育过程,不以是否获得预期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等。 (2) 体现层递关系 好教材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而年龄段结构和内容结构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诚然,“二期教材”并不强调系统性,但从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规律性特点出发,在成套修改时,我们对于教材的纵向系列与结构层次作了重点的梳理与调整,使之更加科学与合理。 (3) 讲究“典范性” 补充经典的、经过“千锤百炼”的活动材料,特别是能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活动材料; 从教材的典范性出发,打磨教材,避免教材产生错误。 (4) 凸显“利教利学” 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特别增加了部分可供教师选择的“高结构”内容,增强了课程教材的可操作性,力求使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使用。 尽管上海市“二期教材”经过成套修改后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依据市课改办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教材建设要逐步建立持续完善的机制,以后每四年还要对教材组织一次大修订,以及时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与新的要求。 比如,“医教结合”原则,生命教育和民族教育要求等内容在教材编制和课程实施中进一步凸显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幼小衔接意识,从学段连接角度,关注幼小教育以及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等等。 很显然,要完成这些任务,完善教材编制的后续力量培养显得更重要。 这支力量要及时跟踪国际课程教材发展的趋势,能够提供课程教材改革持续发展的学术支持,也能为教材使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研制并完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以探索幼儿园教材评价的常态化机制。 我们尊重天性,培养灵性 打造幼儿园最贴心的服务体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