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网络
马上就要到3月了,此前全国多数省市区将开学时间限定在“3月前不开学”。
根据教育部门最新的消息,一些省市这几天陆续发布了关于开学的信息。
山西省的开学时间延期到3月15日以后,具体开学时间会提前一周公告。
换言之,如果在3月8日前山西还没有最新的开学通知,那么开学时间就不会是3月15日,甚至会更晚。
海南省的开学时间会继续延期,海南省开学的准确时间会提前18天公示。如此算下来,海南省最早的开学时间也是在3月15日以后了。 上海市教委前几天再次发文,中小学暂时不返校上课,从3月2日起,开始线上教学。
深圳市虽然在通知中明确表示高三可以优先开学,其他年级的学生依次有序返校。但实际上从2月17日起,就已经开始线上教学,3月17日后才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网课。
相信其他省市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开学时间,最终的开学时间会提前一周公布。
疫情之下,2020年的寒假格外漫长,没有了与朋友的见面,同亲戚来往,孩子们和假期延长的成年人一样,仿佛在漫长的假期里迷失了自我,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问题都出现了。
那么,这个长假应该怎么过?
或许疫情下的这个长假,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
01
-
习惯对孩子的改造作用
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学习上生活中,一个人的习惯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功,也可以让一个人从峰顶跌入谷底,这是因为人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和判断。
“你好哇,李银河!”这是作家王小波在给自己的爱人写信时,所用的开头用语。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连接了两个文学青年的感情和思想撞击。
在王小波年轻的时候,他很喜欢阅读,阅读的时候还不忘积累自己觉得很好的语录等。
一次,在给自己的爱人写信时,他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思念之情,专门用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文,来和爱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
成功离不开付出,王小波在文学上的创作,离不开日常里他的文学知识的积淀以及良好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的助力。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天赋,习惯是唯一可以让我们出彩的特色了。
02
-
孩子与家长的浮躁心理,容易导致习惯
钱钟书坐下来看书写字,一看就是一个晚上,杨绛起初非常怀疑,这个人竟然如此不懂风情,自己原本应该是嫁了一个浪漫的人,可是这人成天就知道看书,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这是杨绛对于丈夫的最初认识。
而在一代文豪钱钟书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心态和习惯的重要性。
不难发现,当自己的孩子沉下心来学习的时候,要么容易东张西望,要么容易走神,注意力的集中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并没有很好的体现。
这是由于孩子和家长双方面的浮躁心态造成的。一点点的进步兴许我们无法看到显著的效果,可是当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付出汇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
03
-
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养成习惯?
1、 家长心态放缓,不要“过度焦虑”
成年人的世界里,生活节奏真的太快了,一天不看手机,一天不看微信朋友圈,我们可能错过一份工作,一份感情,一个人生转机的机会。
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把这样的紧迫感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觉得稍不留意,孩子就会被超越,变得一无是处,所以他必须像陀螺一样转起来。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们放下这样的焦虑,同孩子、生活握手言和。
2、 用陪伴告白
个体差异性告诉我们,就算我们再怎么教孩子,他也无法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不妨放下这样的“追求”,减少对孩子的刻板要求,给他自由的成长空间,用行为感染他,用陪伴告白自己的孩子。
3、 充满耐心
新事物的产生是由旧事物不断量变、质变得来的,孩子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后果只会毁了这颗苗。所以家长们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短时间的效果可能不明显,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质变一定会出现。
寒假期间并不是就让孩子玩,什么也不管了,聪明的家长培养孩子好习惯,为孩子开学减压,这才是真正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方式,你知道了吗?
5大“作死行为”
下面列出了十大“作死”行为,你家孩子占了几条?
“起床吃饭啦,快十二点了。”此时,你用最大嗓门喊孩子起床。
回家没几天,孩子的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乱。
不吃早饭,不想洗头;不想出门,不想运动。
每一天,孩子都是“睡到自然醒”。
晚起是假期的常态,一天总是从中午开始
百无聊赖却不肯迈出寻找兴趣的步子,说好的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梦,去想去的地,学想学的知识。
或许,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