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2道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学前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具体答题策略:
细读材料→锁定考点→表述要点→展开分析→简短总结。
注意:细读材料时,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提问和材料中的信息锁定考点;分条目表达知识要点,同时结合文字材料中的有关事实,运用知识要点作出恰当的综合、概括、比较和分析;最后记得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
【2018·下】教师在户外投放了一些“拱桥”(见图1),希望幼儿通过走“拱桥”提高平衡能力,但是,有的幼儿却将它们翻过来,玩起了“运病人”游戏(见图2),他们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抬……玩得不亦乐乎,对此,两位教师反应不同。A教师认为应当立即劝阻,并引导幼儿走“拱桥”;B教师认为不应阻止,应支持儿童的新玩法。
问题:
(1)你更赞同哪位老师的想法?(2分)为什么?(8分)
(2)你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什么价值?(10分)
答:(1)我更赞同B教师的想法。因为B教师尊重了幼儿游戏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①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不要求务必达到外在任务和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儿童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游戏,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儿童自己决定,案例中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改变活动玩法,体现了游戏自主性的本质特点。
②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他们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案例中的幼儿换了活动玩法,玩的不亦乐乎体现了此特点。
③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想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游戏便无法开展。案例中幼儿根据“拱桥”的设置,充分发挥想象开展“运病人”的游戏体现了此点。
④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真实的活动,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案例中幼儿“运病人”的情景是假象的,但反映的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经验。
⑤游戏是具体的活动。游戏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活动,案例中的幼儿运用具体的材料和形象开展新的游戏体现了此点。
(2)我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以下价值:
①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促进其身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推、拖、抬”等形式进行游戏,既锻炼了儿童大、小肌肉的活动能力,能够促进对于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
②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运病人”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也促进了语言、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案例中幼儿玩的不亦乐乎,通过不同的玩法获得了不同的愉快体验。
③促进了社会性交往的发展。“运病人”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互动。
④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运病人”游戏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同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⑤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运病人”游戏的开展正是幼儿大胆创造的表现,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更赞同B教师的想法。
结合问题,细读材料,圈划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有“户外”“拱桥”“运病人”“游戏”“劝阻”“支持”等。
锁定考点——材料中最关键的信息为“游戏”,涉及游戏的知识点有哪些?游戏的知识点有:游戏的概念、游戏的分类、游戏的特点、游戏的价值、游戏环境的创设、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等等。结合题目问题,第一问我们可以锁定考点为“游戏的特点”(口诀:锯筷子现象),第二问我们可以锁定考点为“游戏的价值”(口诀:体智创情社),当然第一问还有一个表态,千万别漏掉了,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相信大家都会赞同B教师的做法。
展开口诀,分条目表述要点,同时注意结合材料中的案例进行展开分析说明,做到有理有据,最后别忘记了写一个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