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的,幼儿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都受到它的影响。因此,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主题墙设计就是把墙面布置漂亮,只要墙面上没有空白的地方,那么就算完成了,但经过这一学期的主题墙布置,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主题墙设计需要用心去发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主题墙设计的要点:
1、主题墙是幼儿真实的学习活动的展示和记录。正如马拉古奇所说:“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所以,主题墙记录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行为,并对行动进行阐述。透过主题墙,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幼儿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对什么事情或什么活动感兴趣?发现和解决了什么问题?主题墙呈现了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知。
2、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主题墙的创设促进教师的成长。透过主题墙可以找到教师的教,主题墙犹如一面镜子再现教师的教学,为教师提供了重新检视、反省和解释的机会。主题墙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发现问题、理解幼儿的行为意义,通过准确的判断,决定如何支持每个幼儿的多种学习方式和多个发展方向,真正促进他们的多样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调整教育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创设主题墙,让环境为主题而服务呢?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突出主题性
首先,主题墙的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主题墙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考虑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的差异。如,对小托班幼儿来说,直观、简洁、鲜艳的图像更适合他们,内容不宜过多过杂,更换主题的时间可短些,幼儿参与布置的比例可小些;对中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在选定主题后可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增加内容,扩展画面,设计和布置可以幼儿为主,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其次,主题墙的创设要突出主题性。环顾教室就可清楚地了解最近班级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并能“阅读”其中蕴涵的各种教育信息。主题墙的创设要明确创设的教育意义,要凸显主题背景,内容和幼儿的活动相一致。
二、关注版面的色彩美与构图美
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应该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主题墙饰的色彩可以多样化,以传达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不同的色彩情感,加强版面情调的渲染和意境的创造,从而增加墙饰的吸引力,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进而激发他们与墙饰的良好沟通,起到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色彩在主题墙饰设计的运用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色彩的搭配。色彩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如果用色过多的话反而会使版面显得杂乱而无法衬托主题,所以合理的色彩搭配有利于确保版面的整体美感。
2、色彩的协调。主题墙饰的版面主要由前景和背景构成,前景主要是指标题、文字、图画或图片,背景则是指由单色、过渡色或图片构成的大面积背景画面。协调好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颜色搭配,是保证版面美感的关键。
如果说色彩的巧妙运用是为了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那么,墙饰的构图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因为只有将文字、图片、色彩等进行了点、线、面合理的布局后,墙饰才会得到一个意新、形美的最佳展现。那么,墙饰的构图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1、多样性。在进行主题墙的布置时,本身是没有固定的程式化的格局的,爱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因此,我们要充分注重主题墙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使它变得活泼新颖、艺术审美又富有情趣。
2、趣味性。构图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形式的情趣,即一种活泼的版面视觉语言,这对于孩子而言尤其适合。它能使墙饰所要传达的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
3、独创性。鲜明的个性,是墙饰设计的创意灵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立足于本班特色、立足于课题实践,让墙饰设计凸显自己的个性。
4、整体性。主题墙饰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墙饰设计的根基。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家园合作
主题墙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幼儿、家长三方面的合作,在保证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让家长时刻存在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也能让家长了解每个时段幼儿在学什么。
总之,丰富的主题墙不仅具有装饰、美化课室的作用,而且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等,是对幼儿施以教育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幼儿园的校园文化的体现。走进一所好的幼儿园,人们会被里面浓浓的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所感染。
来源:幼儿教师网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