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更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此时的个体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受身边教育者的影响最为明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幼儿教师的情绪不稳定,则可能导致幼儿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幼儿教师的学习动机不高,则难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缺乏自信,则会形成错误示范,削弱幼儿的自信度和学习能力;幼儿教师如果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则会使幼儿直接观察到不当行为,甚至身心会受到伤害。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幼儿身心所造成的伤害,某种意义上要远远超过学习能力不足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教师会引导一批又一批心理不健康幼儿的产生。所以作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与良好的教学能力,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带给幼儿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充沛的学习动力,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思想,适当的行为模式以及健全的人格,这些对幼儿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而长久的影响。因为只有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幼儿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学前教育网
2020-08-12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