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优师教研不主张给孩子用手机,所有的文章都是给大人看的,里面的歌曲请学会了唱给孩子听,视频不要用手机播给孩子看,大人看手机请避开孩子。故事的意义是讲给大人的,给孩子只能讲故事,不可以说意义。
本周日7月31号优师教研育儿讲座活动请点击链接:
希望你的态度象一堵墙一样,态度不要摇摆,不要有机可趁,因为你一摇摆孩子就会加重。也不要有情绪,因为情绪也会加重症状。
主要界限
由于想象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会把各种东西装在兜里,
他们捡来的树叶,泥巴,石头,小零件,或者你所不喜欢的垃圾……
有时候,也可能是别人的东西。
当你发现他们拿了别人的东西,他们居然还能编出一个象真的一样的故事,
使你不由的怀疑他的品行。
其实,他们这么做,是这个年龄阶段常见的。
所以,不要给孩子定性,也不要反感孩子。
爱与理解是基础,在基础上再谈方法。
但是如果家长近期观察到孩子有这个新情况,就可以给孩子立好界限。
7岁之前,关于拿别人物品的界限主要是:
没经过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即便是很小也不行,即便是没人发现也不行。
大人心里得明白,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危害:
一来伤害别人,
二来不利于孩子触觉发展,长大后他不会处理人与人之间有关界限的事儿,
三来有损孩子的精神成长,
四来如果大人无视之,会形成难改的习惯。
所以大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是孩子说,我知道,我会还给别人,不用你管,妈妈。
你的回答要把界限给孩子—
谁送给你什么东西,或者你送给谁什么东西,都要告诉妈妈。
有的孩子会说某某某小朋友同意了。
我们要明晰小朋友是不可能拥有任何财产。
家庭里的所有物品所有权属于成年人。
小朋友之间如果有物品的交换赠送,需要父母知道,父母有知情权。
与界限相关的细节
第一、象尺子一样
因为7岁之前孩子发展不成熟,他还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而大人是分的清的,所以需要大人在旁边象尺子一样,为孩子所用。
他编了一个故事,而你要澄清事实,你要说出的是事实,至于已经拿了的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还回去,即便还不回去了,只知道不是自己家的,不知道是谁的,这样的物品,也不要留在家里,让孩子把玩儿。
如果你按“事实”行事儿,这样,孩子就会核对他的想象,如果你说了一两次,做了一两次,就管用了,孩子就不再拿别人的东西了。那就可以了。
第二、只谈情感,不贴标签。
孩子还小,分不清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哪些是给自己用的,哪些不能,不要把“偷”这种字眼轻易的用在孩子身上,谨慎小心,避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
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因为不能偷,而是别人不愿意,找不到东西了,别人会着急。
因为小孩子觉得世界上的万物都跟他一样,或者都是为他所用的,他会很自然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装在自己兜里。
但每天晚上,他喜欢自己回到家里,哪个小孩子放学之后不盼望回家?
你可以跟他解释说,每样东西也喜欢在自己的家里,如果它们没有回家会着急的,象你一样。
第三、不提供环境
如果你发现他没有停止,还是会拿别人东西。
有时候还会拿家里人的东西送给别人,象是硬币啊,饰品啊类似的。
那你就要再注意界限,你家里的重要物品,不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
小零钱可能不重要,但是既然孩子曾经拿过,你就不能再随意放了。
钱这种物品最好不要让7岁之前的孩子随意拿到。
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驾驭,也没有办法合理使用。
把他们没办法驾驭的东西放在他们手里,负荷过重,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有的家长说,我家里没有什么是孩子拿不到的。—我琢磨着这本身就是个界限问题,孩子在家里可以随便侵入别人的地盘。爸爸妈妈没有私人空间了。
第四、要有观察
在孩子出门前,进门后,都看看他的口袋与书包。直到他不再拿来拿去为止。
第五、态度如墙,不掺情绪。
上述的整个过程中,希望你的态度象一堵墙一样,态度不要摇摆,不要有机可趁,因为你一摇摆孩子就会加重。
也不要有情绪,因为情绪也会加重症状。
有时候,小孩子就喜欢干点让你有情绪的事儿。
第六、不要用太多花哨的方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不要轻率地用你能从网上查到的那些方法,什么读一个绘本啦!跟孩子谈话啦!如果远离了根本,花样越多,对孩子越有副作用。
这件事儿虽小,但是处理不当,会有后患。家长要好好学习,处理的准,稳,得体,巧妙。
欢迎大人加入本学年的精彩课程:
—最好的教育方法最少人用–附自我成长课介绍(录课已诞生)
—从儿童到人类意识-理解儿童+自我成长(网课)(录课已诞生)
(情绪课报名已经截止,现场直播,无录课)
欢迎孩子加入优师教研
奠定孩子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大人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联系优师教研加微信xiaoshuidiyunni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违规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优师教研艺术手工
优师教研育儿疑难剖析
长按下方动图二维码关注优师教研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文末下方蓝色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