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优师教研不主张给孩子用手机,所有的文章都是给大人看的,里面的歌曲请学会了唱给孩子听,视频不要用手机播给孩子看,大人看手机请避开孩子。故事的意义是讲给大人的,给孩子只能讲故事,不可以说意义。
9岁为什么会有危机?
编者注:我们曾经刊发过美国华德福教师Dancy的文章《9岁,自我意识觉醒》,推荐大家连起来读这两篇文章,应该会有不同视角的启发。
出处:马来西亚《中国报》
原来,9岁前后,是孩子意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关卡,称为“9岁危机”。
一位妈妈刘丽霞分享教养经验时说:“小时候,我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教育他,但是当他到九岁时,我就发现原来的方式行不通了,经过很大的挣扎,结果我做了一些改变。孩子十二岁青春前期以后,我再次发现我的方法行不通了,到了十三、十四岁,他进入青春期,我又发现我原来的方式行不通了。”
一句话,讲述了孩子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9岁危机似乎只是“暖身”,更大的爆发力,其实在后头(青春期)呢!
愤怒与恐惧在滋长
但是,这个暖身,已足以让一些家长头痛不已了。这次,且集中谈9岁危机吧。
这期间,孩子面对他们人生第一次内在危机,他的“自我”冒出来,而强烈地感知到人与我的不同,感知自己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体。
来自德国的资深华德福老师玛汀娜艾德力(Martina Etterich)形容这些孩子“如同穿了件不太合身的新衣,身体比较物质化、人比较实际了,抱着比较批判的态度。”
他们开始要单独面对世界,开始质疑这个世界,自然会有不安全感,进而产生对家长老师的挑战,对很多事情质疑。
愤怒与恐惧在他们内心滋长。
他们会看到成人的不完美,而顶撞与挑战老师及家长,并企图透过这些叛逆行为,重新确认身边成人值得信赖,再与他们建立新的连结。
三个年级需求不一
“三年级的孩子离开天堂(儿童的梦幻状态),来到实际的生活,并积极入世。”玛汀娜老师说。
因此,她说,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活动,如编织纺织、食物(农耕、准备食物、烹饪)、建房子、建造工具与乐器等,都是适合三年级孩子的活动。
以孩子的发展来看,一年级的孩子还带有些许梦幻情结,适合听有快乐结尾的童话故事;二年级的孩子则适合自然的故事或传说,强调人的质量,如勇气;而来到三年级,他们由于要“入世”,因此,适合听创世纪故事,这时候,讲给他们听的故事,已不必要有快乐的结尾。
不同年龄层教养各异
教养孩子其实不太难,只要我们了解人类如何成长,我们便知道要如何教养不同年龄层的孩子。
另一位来自印度的资深华德福老师戴维尼克斯(David Nikias)说:“九岁孩子内在的‘我’提升,要跟外在世界连结。他们体验了分离,从合一中分离,而觉得孤单。”
一般上,九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处于“人我合一”的状态,不太觉察自己是与爸妈兄弟姐妹不同,是独立的个体。
而来到九岁,或九岁前后半年,他的自我/内我长出来,开始觉察人我的不同,而倍觉孤单,也觉得对世界失去掌控。
“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是分离的,他们不了解这个世界,所以,我们重新介绍他们认识这个世界。例如我们讲解为什么有人住这样的房子、吃这样的食物、穿这样的衣服。这让他们重新有一些掌控。”戴维尼克斯说。
戴维尼克斯是美术老师,他会教三年级的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术,例如在湿水彩中如何控制水,让孩子的心,通过绘画,重拾一些“有所掌控”的安全感。
从简到繁乐在其中
以人类的发展来看,九岁,是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也是从单一到趣味的过程。
一般上,一二年级的活动相对简单,三年级就会出现比较复杂的花样,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老师或家长可从平日的活动上,变出有一定难度的花样,孩子会觉得大人不断挑战他,反而乐在其中。
在挑故事时,则可挑对应孩子心理状态的故事。对九岁孩子,西方人一般讲西伯来或圣经的创世纪的故事,而中国人,则可讲《黑暗传》长古诗,这是中国版的创世纪。
九岁这阶段的孩子内心冲突是比较大的,老师可试着讲些跟冲突有关,最后再回到合谐状态的故事。
以华德福数学为例,学生们开始学习各种不同的计算法与单位。
老师可讲,不同单位的计算带来的矛盾,到后来统一用“公”计算单位(如公尺、公里、公分等)的故事。
华德福教育的一个特色,就是科目与科目之间,彼此尽量有关连,或是界线不太分明。
以数学课来说,它是数学,但它也可涉及本土文化与历史,如谈到古代本土的测量单位。
故事,是一种心灵滋养,艺术或手工活动也是,在进行艺术或美术活动时,也可配合创世纪故事,让孩子画相关故事,抑或用手工泥塑或蜂蜡捏出故事内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心灵会有更大的滋养。
适合九岁孩子的活动
◆测量活动
九岁的孩子开始脱离一二年级尚残余的梦幻状态,与真实的世界连结,因此,让他们学习测量,如实际进行土地测量,也符合他们与世界连结的身心发展阶段。
老师或家长在出题时,可出跟实际世界相关的题。
◆建房子
这时可让孩子了解各国不同地方的房子,体验或是画图,再下手制造。
家长可事先物色适合的地方,带孩子去户外、森林或农庄,让孩子自由建造庇护所或小房子,可就地取材,也可以木、木板、泥等材料。
孩子可以自己建造一间,也可以跟几位朋友合力共同完成工作。若是自家院子够大,在自家院子建游戏屋或狗屋也行。
与此同时,可让孩子写回顾或工作日记,例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以此类推。
◆农耕
家有院子,农耕可在家中进行,若无院子,可借助其他资源,例如带孩子去有机农场深度旅行,住上一两周。
这期间让孩子们学耕种,接触泥土,了解我们的食物来源,亲自下手耕种,这会是让孩子难忘的体验。
有位老师就带孩子去农家十多天,让孩子认识农耕,并体验农民的生活,活动包括收割、插秧、做堆肥、放风筝、坐牛车、探险、煮汤丸等等。
为了让孩子对米饭粒粒皆辛苦更有体悟与概念,她让孩子数一根稻穗上有几粒谷,再数一碗饭有多少粒米,让他们充分了解,每一碗米饭都包含了农夫许多心血,不好轻易浪费。
5月9号(周日)上午 (理论)
主题:打开理解孩子的大门
5月15号(周六)上午(理论)
主题:成长次第
5月15号(周六) 下午(实战)
主题:儿童观察
5月16号(周日)上午(实战)
主题:穿越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本文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违规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往期精彩内容:
优师教研艺术手工
优师教研育儿疑难剖析
长按下方动图二维码关注优师教研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文末下方蓝色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幼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