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优师教研不主张给孩子用手机,所有的文章都是给大人看的,里面的歌曲请学会了唱给孩子听,视频不要用手机播给孩子看,大人看手机请避开孩子。故事的意义是讲给大人的,给孩子只能讲故事,不可以说意义。 作者|朱永新 来源|首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是我们新教育人追寻的理想,也应该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理想。
幸福是人类的至高无上的目标,家庭教育也要给予孩子真正的幸福。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费尔巴哈,他们对幸福有很多重要阐述。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人类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得幸福,其他所有东西都不重要。
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本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
所以我一直说衡量教育好不好,就去问问受教育的孩子幸不幸福?去问问教育他的老师幸不幸福?去问问养育他们的父母幸不幸福?只有让人幸福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所以怎么样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感,这是家庭教育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然,很多父母会说我不要现在的幸福,我要的是未来的幸福,现在苦一点未来好一点才叫幸福。
事实上对于教育而言,幸福是一条长河,是不可能中断的,今天不给孩子幸福感指望着他未来幸福,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幸福的童年永远不会有幸福的人生,童年的创伤会给人留下永远的遗憾,所以幸福是家庭的第一追求目标。
当然教育仅仅拥有幸福感是不够的,还应该是完整。
什么是完整?
新实验教育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他才是完整的,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
目前中国教育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用一个考试、一个大纲、一个评价、一个标准,一个分数来衡量所有的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发展的可能性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把刘强培养成姚明呢?为什么把姚明培养成郎平呢?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当每个人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
所以最好的教育是让家庭和学校成为汇聚美好生活的中心,孩子跟它不断地相遇,不断地寻找,然后成就最好自己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觉得当父母的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较,不要拿班上第一名要求孩子,也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重要的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心,不断向上的人生理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身心完整,学校家庭教育完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完整,以及发挥能量和挖掘潜能的完整,都应运而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需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要陪伴、要积极、要垂范;
三不要:不要极端,不要攀比,不要专制。
陪伴
作为父母亲来讲,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陪着孩子,从空间上和心灵上陪伴孩子,这种陪伴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
新教育实验特别重视亲子共读,这不是简单的父亲和母亲跟孩子一起读书,而是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望。这样一种陪伴是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父母亲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更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终身联系的机会。
孩子跟谁在一起时间多了就跟谁有感情,就跟谁亲近,所以我们经常说,当你还有时间陪孩子的时候尽量去陪他,你不陪伴他,以后你想陪他,他也不会理你,你也没有机会。
所以陪伴孩子成长是第一位的。
积极
我们知道积极心理学非常注重养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对孩子尤其重要。
我们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父母不应该因为某些方面跟其他孩子相比不如别人就很生气,对于孩子来讲,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舞台,他就有多大的辉煌。孩子的成长空间你是无法想象的,这个空间会被父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鼓励所扩充的,也会被父母悲观和否定的态度而扼杀。
垂范
父母的垂范其实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在抱怨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抱怨自己。孩子是从父母身上复制过来的,是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父母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父母成长孩子才成长,父母发展孩子、才就发展,父母幸福孩子就快乐,所以,父母亲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
不要极端
很多父母亲经常太极端,比如在照顾孩子上存在两种极端:
一种父母是撒手不管,很多父亲为了赚钱,把孩子交给妈妈,妈妈也有工作,孩子就交给了爷爷奶奶了,这种撒手不管,丧失了对孩子的教育机缘。
还有一种是管太多,每分每秒都管着。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需要时间。北京很多名校的孩子放学就进入补习班,周末进各种课外班,这样的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其它能力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了。
孩子今天能够安排自己的时间,今后才能给安排自己的人生。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做计划,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父母带着他走,抱着他走,捆着他走,他注定走不远。
不要攀比
除了跟别人的孩子比之外,很多父母还会把孩子和自己相比。我曾经也跟我的儿子说过,你向爸爸学习,你有爸爸一半的勤奋就好了。我的孩子很聪明,小学就出书了,初中写了一本书,高中也写书,后来也不错,但是我觉得总是不够勤奋,希望像我一样。80后跟我们不一样,他有人生价值观,他有自己的标准,用我们的标准要求他不现实。
不要专制
所以很多父母亲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专制。他们认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血肉都是我给的,你当然听我的。还有父母总喜欢强调自己比孩子有人生经验,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经常说我走的路比你走的桥还要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其实这就错了。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路,不能把别家孩子的经验强加给自己,也不要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强加给孩子。
父母如何成就孩子最好的自己?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力、交往力、学习力。
家庭教育内容科学化其实就是培养孩子这三种力量,为什么这么讲?其实这是新教育对于人的生命的理解。教育把人的生命分成三个纬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健康力
教育是作为生命存在的,命都没有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帮助生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绽放,让自然生命更长,让社会生命更宽,让精神生命更高,这样一个生命的长宽高才是我们教育人要解决的第一问题。
所以从自然生命的角度来讲让孩子拥有健康力,让他们自然生命得到更好的成长非常有必要。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体能锻炼, 但心理学和生命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身心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一本医学杂志,研究发现运动越好的孩子身心成长的可能性越好。
所以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体育课在学校中的地位。
交往力
交往力是一种社会生命。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的理解,每个人都要力争和别人和谐相处,成为受大众欢迎的人。
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告诉孩子怎么跟人和谐相处,怎么懂得尊重别人、怎么理解别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学习力
人真正的巅峰体验在他的精神层面,在他的价值与信念上。
而一个人能不能真正拥有价值观,能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境界,又跟他的学习力密切相关,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十分重要。
我们研究院的研究发现人的好奇心、探究心其实年龄越小越重要,也就是整个家庭教育阶段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世界的好奇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好奇心与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它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最后谈一下学习力的阅读和写作,阅读是我们个人精神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基础,也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写作则是培养一个人思考力真正的开始,也就是说一个人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后开始的。
所以阅读和写作是父母培养孩子学习力的最佳切入点。
注:本文根据朱永新教授在首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上的发言编辑整理。
本文转自公众号:国本教育研究中心
本文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及时删帖!
往期精彩内容:
优师教研艺术手工
优师教研育儿疑难剖析
长按下方动图二维码关注优师教研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文末下方蓝色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幼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