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粘妈妈”的最佳解药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本文作者:耘妮(优师教研幼儿之家教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娃娃就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本是同体。孩子依恋妈妈,跟妈妈难舍难分再正常不过,除非异常出现—要是一点不依恋其实是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一方的情感有了问题,才会一点也没有瓜葛。任何其它的人体验不到这种母与子的深入骨髓的关系。任何人都又可以去找到这种类似的体验,只要想想我们小时候与妈妈。


有位朋友告诉我她读小学了还在摸妈妈乳房睡觉,她是记得那种舒服,同时她也记得一种不舒服:就是她无法摆脱自己想摸,到了晚上,在被窝里很难受,说不出来的躁,好象一种更大的力量把她控制了,而她无能为力。


没有爱,没有正常的依恋,没有具有人类情感的关系,就养育不出人类的小孩。人类小孩借助与妈妈的深深的爱,成为人类的孩子。人类的孩子要继续长大,就在合适的时候与妈妈一步步适度分离,不依恋不行,不分离不长大孩子也痛苦。


那么这个依恋和分离到底怎么个度算好?


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它不会象西点制作一样精确到刻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都可以接受。


它象中点一样,没啥配方,就靠一种人的感觉去把握。


我在这里就想鼓励妈妈们要开心,不管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开心:如果你的孩子在你上班时哭,你就想—我的孩子成长的多好,这么有情感,他会依恋我,这真的很棒!!


如果他跟爸爸一起玩儿了一整天,没想你;你出差了,他都没哭,打个电话,他也没说多少话;如果他跟同学在一起玩儿得不想回家;你就想—我的孩子成长的多好,他对外面的世界如此的感兴趣。他长势喜人,我可以过一点我自己的开心生活了!!—你要发自内心的喜悦,好象你中了头奖那样。


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好厨师应该有的心情,不管做中点还是西点。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一成不变,当他躺在摇篮里时,他对什么都微笑着,谁抱都行,但是随着他长大,他就会懂事儿,懂得妈妈跟其它人是很不同的,家人跟其它人是很不同的。就象植物一下子长了很多新叶子,个头儿也高了,看到了一点墙外面发生的事儿,他一方面更有能力了,一方面会更粘你了。你还是要象中了头奖那样高兴:我的宝宝又长大了。他比以前难对付。这真是喜事儿!


咱们当然不会只是高兴。


如果你不会做饭,做为一个厨师,你还是不高兴。


现在我们进入更具体的:“做”


对于成长中的0-6岁的孩子来说,你一定要做事情,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在沙发上,闲人一个;或者总是做些玩手机电脑这样一些让原始的人类看起来闹不懂的事儿(咱们的孩子就跟原始人一样,灵魂单纯原初,他也闹不懂电、电讯这些神奇的东西);——–这些都不在点儿上,好象做土豆丝时,你没切丝,而是把土豆放到搅拌机里搅拌了。


你要把孩子这首依恋与分离的永恒主题谱在一首绝美的曲子里—-有节奏的人类生活。


此话怎讲?


就是你该起床时起床,该做饭时做饭,该送孩子上学里就送他上学,该上班你就上班,该跟他说再见就再见。


在情感上理解孩子,开心于孩子现在的眼泪完全是他成长的表现,但是不要去扭曲现实迎合孩子的眼泪。


一个干脆利落,把家庭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的主妇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棒的。(小声说一句:我还不是)


我不认为要舍弃一切陪伴孩子才能令孩子有安全感。


要不然,很多民族的妈妈要生养很多个孩子,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她们家里没有保姆,难道她们的孩子最后都不健康吗?肯定不是这样。—-肯定在多种条件下有多种方式可以带出健康的孩子。


探讨几个具体方法:假设你下班后在厨房忙活,3岁的孩子跑来让你陪他玩儿。你就可以别离开厨房,说:快来吧,这里有个鸡蛋要搅得很匀,你把玩具收拾好就可以来帮我。—-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收拾的过程中,又玩儿上了。那你就不用说话了。


任何时候你手里一边干着活,一边可以想,呆会儿宝宝可能会来找妈妈,孩子可以帮哪些忙?套垃圾袋?切豆腐?剥蒜?掰豆角?把那些都留着,在他有情绪的时候就拿出来,他没情绪时,你就千万别打扰他。



他看得到你在做什么,他完全理解你一掰,豆角就会成两半。他理解你这样的工作。


但他不太好理解的是你发电子邮件了,跟朋友煲电话粥了,那样的一些事情。


他为什么会跑过来让你陪?因为他爱你,他想体验跟你在一起。他有时候想体验长大,有时候想体验跟你在一起,


还有一些情况不这么单纯,有时候他遇到了困难:一个东西玩儿完了,还没想好接下来玩儿什么,或者跟哥哥姐姐没玩儿好,起冲突了。遇到困难他也会想回到妈妈怀里,有时候你跟别的人在聊天,比方说家里的其它成人,你们聊得高兴,孩子注意到你在关心别人,他怕失去你。在种种的情况下,你怎么帮助他?


最好不过的是你正在做事情,这件事情他也可以一起做,你们共同跟事情在一起,这件事情因为贴近生活,很快让孩子回到了对生活的热情中。这可以同时自然而然地满足孩子的两种需要:一是跟妈妈在一起,二是做为一个独立的人跟事情在一起。


你有事情做,孩子有事情做,这些事情全都在一个与生活相关的美妙节奏里,你象个指挥家那样,让合适的时候出现合适的事情。对于从依恋走向分离和长大的孩子这就是再好不过的。



我女儿小时候,1岁半,到邻居家去,别人随手递给我一个蛋卷,我随嘴咬了一口,我女儿大哭起来,声嘶力竭。为什么呢?她一直习惯:有个什么吃的,我就先给她吃。–所以在“粘妈妈”,或者说“共生关系”里孩子一方的逻辑是:妈妈不能先吃,妈妈如果先吃,就忤逆了她。也就是说:妈妈不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意愿,甚至有自己的—想品尝一个东西的舌头。


妈妈在这种处境下其实是很难受的,做妈妈的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所以说母爱特别伟大,母亲能为人所不能。


但是没经过审视的母爱也是盲目的。


高贵的母爱在于我们有勇气一再的审视:什么对孩子真的最好。


一旦发现了什么对孩子最好,我们有勇气,哪怕很痛,我们也去做。


假如我在上面女儿一岁半时,哄她不哭:妈妈错了,真对不起宝贝,下次妈妈先给你吃。或者我嘴上没这么说,生活中下次再有好吃的仍然先递给她,一次也不敢“犯错误惹她哭”了。这就成了盲目的母爱。接下来的岁月中孩子如果粘我,那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我在文章开头说的健康的依恋,这成了“人造粘妈妈”。


“人造粘妈妈”对孩子有很大的伤害,因为如果妈妈这样跟他互动,这样爱他,他跟小朋友在一起时,也期望别的小朋友这样对他,这样爱他,但那是不可能的,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他会很不顺利,受尽挫折。这种形式的痛苦是孩子不该承受的。是成年人带来的阻碍。


不管是“自然的粘妈妈,”还是“人造粘妈妈”,各种类型“粘妈妈”的最佳解药,其实是“妈妈有自己的生活”。


“妈妈有自己的生活”不是指你可以在深夜里上网打游戏看电影,不是指你今天心情不好了,你自己去逛街买衣服,孩子哭成啥你都不管,明天你心情好了,想孩子了,非要搂着孩子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妈妈有自己的生活”跟上篇提到的妈妈有事情可做,为那事情安排一个美妙的节奏是一回事儿,指妈妈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热爱。要象居里夫人那样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们普通人可以只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专注于自己手头上正做的事儿。如果你开始要做一件事儿,就需要有一个节奏,否则什么事儿都做不成。


“妈妈有自己的生活”对全职妈妈格外难;对于家里没有老人,保姆,独自一人把独生子单独带大的妈妈更为挑战。因为要求全职妈妈心理格外健康,特别能专注在当下,否则天天跟宝宝在一起,连个隔离带都没有,怎么有自己的生活?


如果是上班的妈妈就会好很多,尤其是到点儿必须得上班的那种类型,不管你心理健不健康,至少你到点儿就走了。点儿之后孩子就不再受你的影响了,即便妈妈心里不平衡,起码家里到了点儿就开始运作健康的节奏。


“妈妈有自己的生活”意味着你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你忙碌又充实,甚至如果宝宝不说话,你不需要说,有时宝宝说了很多,只是自言自语,你也不需要说,试问如果你真的很忙碌,你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如果你真的很忙碌,你就真的会惜字如金。只说必要的话。


说到这里,你不必担心孩子的语言教育,最棒的语言教育就是真正的有效沟通,而最差的语言教育就是整天废话。因为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我们教会了孩子真正的沟通,他自然会灵活使用任何语言做为他未来的工具。


最近一次“一对一家庭帮助”中,一位朋友要切苹果给客人吃,她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厨房里切点苹果。好吗?”(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不让切,妈妈就提前对孩子说了很多:“今天的苹果可好吃了,(诱惑孩子)今天姥姥不在,妈妈去切一下好吗?(求孩子)我去切了一会儿就会回来陪你,2分钟,你看着墙上的表啊,我两分钟就回来了,(跟孩子讲时间上的条件,向孩子暗示痛苦并不多,却提醒了孩子–得需要痛苦点儿,也许孩子本来不觉得痛苦)你去跟某某玩儿呀,你看某某在那里玩儿消防车,多好玩儿啊?我一会儿切了苹果给宝宝吃好吗?(诱惑和向外推孩子,象个虚假广告,孩子反而会反作用更不想去,特别想让孩子玩儿,孩子反而不想去玩儿,就象按着牛头让牛吃草,牛反而不想吃草,只想不听你的。)”


我就说:你为什么还要跟孩子请示汇报,你直接站起来去厨房切苹果不好吗?


她说:我每次离开都要跟孩子说,不说,我怕他受伤害。


“妈妈有自己的生活”不会伤害到孩子,那伤害到孩子的是:当“妈妈有自己的生活”时,孩子不让,你有了情绪。就象我们小时候粘妈妈时,不是“妈妈说–我得去上班”伤害了我们,而是她骂我们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时,她那可怕的情绪伤害到了我们。


当我们在不该怕的时候怕,这个怕对孩子是另一种隐性伤害。


只要你有情绪,孩子就实际上在受伤害。你的情绪隐藏在笑语盈盈的背后也不行,你表面上特别有礼貌,讲话特别得体也不行。你有怕,你就会多那些“劝”,多那些“话”。为了配合你的怕,孩子得变得敏感,脆弱,粘你。—–这种曲折也不是孩子成长中天然的,而是成人的影响带来的。


所以“妈妈有自己的生活”不意味着你只是上个班而已。一举一动中都可以“妈妈有自己的生活”,这实际上指妈妈可以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安排。“粘妈妈”就是妈妈跟我是一个人,她的想法跟我的想法完全相同。解药就是:生活中妈妈其实是个独立的人。这不要通过讲道理来告诉孩子。更不需要跟孩子讨价还价争取你的一点自由,你直接去生活就好了。


你完全可以有自己走到厨房的意图,你的这个意图不需要孩子批准。


很有可能孩子根本没注意到你去了哪里又回来了。我们问他反而打扰了他。


极少数可能是孩子看到你走了,真的不愿意了,你就轻松的解读他:想跟我一起吗?


如果他说:是。


你就愉悦地说:”来,跟我一起来吧,我需要一个端盘子的人“


就这么轻松有效的生活,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要说。


根本不需要等孩子长大之后再变得不再粘你。


现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就可以改变方法,“人造粘妈妈“的情况立刻可以得到改善。


只有你觉得需要孩子批准,你才会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同意你去。那其实你还是陷在“粘”“共生关系”的泥沼里的一块泥。一块泥怎么能帮助另一块泥呢?


你对孩子的那种小心翼翼,对孩子的各种解释和讲条件,讲道理,其实是需要审视的。虽然这需要更多的勇气。(完)



优师教研近期活动–

优师教研家长培训(A ) 对外开放8个名额(小班制,保证讲师有与每位学员沟通的时间)


7月1号(周六)上午  (理论)

主题:打开理解孩子的大门

7月2号(周日) 上午(实战)

主题:儿童观察

7月8号(周六)上午(理论)

主题:成长次第

7月9号(周日)上午(实战)

主题:穿越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报名费用: 四天共600元


报名方式

短信发至18610206462,或发微信。

可加耘妮私人微信(xiaoshuidiyunni)写明“培训

报名格式为:

培训A+成人姓名+孩子姓名+年龄


得到回复后可付费

1、可以直接微信付费给耘妮


2、没有微信的朋友可以支付宝

备注姓名时跟报名时一致

以下为支付宝帐号:

hechong76@163.com

用户名:张耘妮(请核对用户名)



没有支付宝的朋友请汇款至:

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昌平支行营业部)

6217 0000 1002 3617 742

用户名:赫翀


付费后请通知耘妮查收,加入“优师教研开学家长培训”微信群者为报名成功。


点击文末的可以进入耘妮个人博客了解详情。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优师教研幼儿之家

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电话18610206462

公众平台微信号:18610206462

Qq号:2078245659

点击右上角的小人标志,可以查看历史消息

关注后

回复:“书”可了解华德福书籍

回复:“入园”可了解有关入园的情况

不清楚的地方请直接询问耘妮老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幼儿之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粘妈妈”的最佳解药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