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觉:
P30:人若不能感觉到痛苦,他将无法成长。这是因为,痛苦可以穿透灵魂的所有层面。我们籍由痛苦,试着找到自己在世间定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耘妮答:假如我有一个痛苦,只有我能感觉到,但你不能感觉到。痛苦会把涉及我的所有层面都感受到,我的身体,我的心理,我的潜意识,用华德福的话来说,我的物质体,我的生命体,我的星芒体和我的自我体,以及这些体的各个层面,但你和其他人都不会有我这么深和真切的感觉。这个感觉到痛苦的部分,所有部分的总和,就是我。而不是你。这时,我会对自己有一种定位,不会定位到别人身上。定位了之后,人要超越痛苦,在超越中人就获得了成长。
学员分享:我自己人生很重大的成长阶段都是有痛苦的挣扎,感到过迷失才会重新去审视我的人生要做什么样的选择,是因为痛苦,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问:痛苦是我们能达到灵的唯一途径吗?那么幸福是不是也能达到灵?
答:人都认为快乐好,痛苦不好。所以习惯于规避痛苦,但没有人不经痛苦就成长,所以本书的哲学基础是身心灵的三个层次。身体——可见的行为、心里活动——不可见的、灵—上层是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今天要骑车去湖边等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那里遇见了一位异性,最后又神奇的与他结为伴侣。也许可以说是潜意识指引、深层潜意识。
在我们向高层世界前进时,有两条路,就像手心和手背,没有喜悦怎么能到达喜悦的终点,没有经过痛苦也理解不了喜悦。在人类中要怎么和灵性世界相通,幸福和痛苦是一对翅膀,各为一半,缺一不可
问:什么是集体潜意识?
答:冰山理论:水面以上的是身体的可见行为;下一层是自己的心里活动;再往下是潜意识;再往下可能是冰山与冰山相连,这就是集体潜意识。
学员分享:生命觉让自己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想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就会不断去想,是蛮痛苦的,但如果安于现状是舒服的,只有痛苦才能想到如何调整自己,而过了痛苦之后才能拿到那个价值。
问:P31:对于一个小孩子,没有一件事会比让他们去经验身体疲累更有益的事……如何理解
答:要体会孩子,不要忘了孩子在什么阶段。孩子也许已经到了10,可能大人会给6。有一个孩子摔倒了,我去管了,于是那一天孩子就粘在我身边,有事就找我;后来我就尝试不去过多关照孩子,孩子就很正常。
例:有个女孩,被家里的保姆照顾得很好。我吹笛子的时候,她摔倒了,第一反应先是看我,我不为所动的继续吹笛子,她在摔倒之前正在扮演妈妈,看见我没理她,就转过去对正在戏中的宝宝说:妈妈刚才磕疼了。
舍得让孩子受苦,不是折磨他,而是他自己遇到了,不要着急让孩子中断体验,代替他去做,代替他解决问题,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有所反应。
也许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妈妈带孩子是不是舒服的,还是太辛苦?如果太辛苦也许就给过了,做过了,代替太多了。
例:有一回我讲了一整天的课,身体特别疲劳,进门我就说今天啥也不干。晚饭是鱼,么么突然卡到喉咙了,爸爸对这事没反应,么么继续大喊,我瞪着爸爸,他继续安详的注视着么么,我喊快去拿块馍头呀!爸爸慢慢地说怎么了?我说孩子卡刺了快去拿馍头。爸爸继续说那不是有米饭嘛。孩子看到我们俩都没动,就自己拿了块米饭吃下去了,刺也下去了。同样七岁的孩子,在妈妈面前和爸爸面前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代替的多。就爸爸那慢吞吞的劲儿,有他说一句话的功夫,我早就在餐桌和厨房之间跑了7个来回。
问:孩子摔倒了可以让他自己起来,如果起来后孩子过来你面前和你说,那是不是要表达理解?
答:表达理解永远都没有错。但是要对度有一个判断!人的本能是对情况有一个判断的,即对孩子情况的判断。如果孩子真的伤到了还是要去医院的。
例:孩子之间跑的时候碰头了,碰疼了哭着来找老师了,老师就问他怎么了?孩子说碰疼了,问老师什么时候好?答跑一圈就好了。孩子就去跑了,一圈后回来说好了。
问:孩子老说我摔倒了没有哭,我很勇敢
答:我们有两种方法:一是说有大老虎,不要哭;二是真勇敢呀
这两种方法是大人不想面对痛苦,所以找到这两种方法。前一种用吓唬孩子来让他不哭,后一种用吹捧让孩子为了虚名,能做到不哭。但这只能培养出脆弱的孩子,孩子会接受不了这种虚名的失去。
方法是消除这些虚名的存在,如真乖呀;妈妈给买好吃的……
问:孩子经常说这个人好傻、那个人好傻。昨天我说让爸爸陪孩子,孩子说爸爸太傻了不能让他陪。我和爸爸都没有这种情况,没有说过这种话。孩子说的时候可能是觉得别人做得不好。
答:身边可能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对事物的一个判断。
五六岁的孩子会比三四岁的孩子有一些优越感,另外有一种可能是环境中的唤醒的太多。要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回答:“你觉得爸爸傻是吧,你不知道你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可喜欢你了,天天抱着你。”
物质世界是分裂的,你完全不知道我,我也完全不知道你;上层精神世界是合一的,我是知道真相的,我们之间有深层的理解。孩子刚生出来后,合一状态是更多的,孩子想拿杯子就直接去拿了,而我们会想不能去,别人不让等等。对别人的评价的过早看重,过早的嘴巴里出现了对别人的评价,可能是因为过早的唤醒。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动力在哪?孩子在坠落,我们要把他带回去,要告诉他在合一世界里大家是相爱的。
问:在幼儿园里,可能有过引导,有标准,做到就是好的,做不到就是傻的。我想知道,他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以后要怎么做。怎么样才能把孩子这样的想法去除掉,把原因屏蔽掉。
答:说傻,就是一种分裂。依然是情感的回应,给予融合,要稳定的给予。描绘具体的图像。
问:孩子和世界是合一的,对于两岁的孩子我也这样认为。我觉得他认为世界是他的,他对于一切都毫无界限的去感受,讲到触觉时说要给孩子一些界限,那人为的给界限会不会对孩子有界限。
答:健康的界限是我们存在在这里,边上就有这些人、关系、物品,我们存在在这里,就是健康的。如:我就在这;我不同意
不健康的界限,例在最初的体验环节里,妈妈对孩子说这个对你不好;我们都应该一起干活呀……这些是不健康的,是过度的唤醒。
问:P31,两种疲劳,一种身体、一种是无聊等引起的。
答:孩子一天的节奏安排是有呼有吸,有节奏的。简单父母经里提到的无聊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因为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会觉得周围都不好玩了,要允许孩子无聊他就会平稳的过渡。如孩子说老师真没意思,我都不想来上学了。回孩子:噢,那帮我和面吧;
这里的无聊是指的比方说乘坐交通工具,长时间的,孩子没有活动的可能性,只能被固定在座位上。而引起的无聊。
问:P32,童话故事。好的故事应该是痛苦和乐趣的配置,所以不能给孩子讲全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一个好的童话故事是不是应该两方面都具备好与坏两方面。
答:是的,也需要分年龄。
问:童话故事里有一些很可怕的情节,孩子会重复这些情节很长时间。挑选故事时应该如何的区别年龄段、童话是不是也有些不能讲;
答:甜粥等是没有可怕情节的、白雪与红玫等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挑选的。大家可以去网络上去查。查“华德福,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故事”,华德福的标准是最安全的。
问:送子鸟的问题。
答:有一种理论是适者生存,竞争很重要,而人是进化来的,会讲精子卵子的结合,等等。但这些理论是孩子无法理解的。
可以告诉孩子,是天使送来的,是为了爱而来的,我们正期待一个小孩子你就来了。这个送子鸟是国外的一个古老的习俗中的说法,现代有些人不喜欢这些古老的习俗,但这些古老的习俗有它深刻的含意。
对于孕期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是小星星已经到妈妈肚子里了。
传说的东西很梦幻,对孩子蛮好的;现在的科学的东西反倒不那么适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