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幼儿园,
孩子们总是会有“十万个为什么”,
而老师也在不断地提问。
提问设计
是反应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
也是开发孩子智力、观察能力
和逻辑思维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不少幼师在向孩子提问时,常常会有这些困扰。
这样一个看似很小的提问行为,却牵连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果说教育像是织一面立体的网,那提问就是其中无数个结,打什么样的结,怎样打结,都关系着这个网的质量和样态!
可是,如此重要的提问,在日常教学中却最容易被忽视。无聊的提问频繁出现,到底是为什么?又该如何避免?
就以大家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我们常常在幼儿园听到类似的对话:
“故事里的小蝌蚪在找谁呀?”——“妈妈!”
“青蛙是什么颜色的呀?”——“绿色的!”
“小蝌蚪住在哪里呀?”——“池塘!”
“小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是青蛙。”
像这样“傻瓜式”的记忆性、知识性的问题同样经常出现在教师的提问中,孩子们不用思考就可以整齐划一的马上回答。
虽然老师提出了问题,但这些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有意义吗?而且老师们虽然抛出了一些问题,但其实心里早就期待孩子们回答出自己“预期”的答案,提问成为形式和下一个环节的“过场”。
有时候,老师们一个问题紧接着一个问题,有时孩子们还在思考,老师就把答案说出来,然后尽快到下一个问题或者环节。
单向的提问,好像流程规定,一连串的问题引导的活动,问题问完了,活动也就做完了。
但是仔细一想,你会发现:
提问会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和延展的深度;
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老师和孩子的关系;
更会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性。
除了封闭式的问题,老师们还喜欢提很多知识性、记忆性导向的问题,特别是主题活动中。
现在一起回忆下,比如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我们会问:
“叶子的颜色是什么”
“有谁记得刚才老师说了什么”
“我们昨天都学了哪几个数字”……
老师们把“提问”当成了传递知识的“工具”。
尽管很多时候老师往往是无意识的,但也反应了其“教学”思维的僵化。
老师们要尽量避免知识性、记忆性的提问方式,幼儿教育不只是“智识”的发展,还有情感的交互、身体的感受、精神的滋养,如果总把提问当作学知识的工具,结果就会导致我们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更做不出深度的课程。
说清楚3不要,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点有效提问的策略,希望对幼儿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帮助。建议转发或者收藏备用。
如:我们问三岁的孩子:
“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幼儿将无从回答;
问七岁的孩子:“1加1等于几?”也没多大的价值。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讨论等去寻找一定的答案。
问题的答案有时也要求幼儿通过操作或探索寻找。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又能向幼儿提示操作、观察、探索的重点。
如在《嘀嗒探客STEM活动》:
探索不同的材料区别前提问幼儿:“请小朋友想一想或者从视频中观察船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不同材料组成的船会有怎样的区别?
通过实验建造小船后,会发现什么材料容易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中?”……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言语同时发生。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言语水平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
所以,老师提问的内容应该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相适应。不能只关注活动的形式,热衷于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上下功夫以吸引幼儿,而要关注教学语言的使用。
要注意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
所以,对托班的幼儿提问,不仅要简单、具体、幼儿能够理解的,而且可以辅助一些动作。
而对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提开放式的问题。这样才不会因幼儿听不懂你的意思而“启而不发”。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幼儿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要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如果问题设计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幼儿的思维跟不上,就不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会出现尴尬的场面。
对于以检验为目的的问题,要想想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
老师不仅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而且每次还要全面思考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次活动中提问的策略,这样才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游刃有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
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
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这种问题要提问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就请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回答。
这样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使每个层次的幼儿都得到锻炼、发展,而且,不会因问题太简单或太难而使幼儿失去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但不论如何变化,都不要丢失了对孩子的“真诚兴趣”!
真诚兴趣,就是真正的好奇,它不仅仅驱使老师们提问,而且会让老师提出对孩子们来说更感兴趣的好问题。保有真诚兴趣的老师,对于孩子们的内在世界会有持续的热情和好奇。
提问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育技能,恰到好处的提问设计,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活动”外。
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活动的结果。
最后
提问是一次对话,一次倾听,一场看见,提问很小,但好的提问会撬动一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发生。
提问很难,有意识的提升提问的质量和提高提问的能力对老师们来说并不容易,老师们需要平等对话、需要打破僵化的思维、需要保持对孩子的“真诚兴趣”,更需要刻意的练习,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会提出好问题时,你一回头就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成长了一大截。
作为老师的你,在日常中的提问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