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图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一定是各种表格,那么图表到底学什么呢?
泛指数据分析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时间性、数量性等),对知识挖掘和信息直观生动感受起关键作用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很好的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
1.幼儿做图表活动,能回答那些答案不明显、不直接的问题
2.图表活动关系到数与运算、测量和代数
3.进行图表活动,能提升幼儿进行“数学谈话”和思考的能力
在《3-6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数学认知的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6岁幼儿进行图表活动,一般包含数据收集与分析和概率。
数据收集和分析一般是从提问开始的,为了了解某事物,搞清楚某个问题。当需要了解某事物时,收集信息是一个好的方法。收集完信息后,再从各个方面分析研究这些信息(数据),从而了解某事物,搞清楚某个问题。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核心就是数据本身,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是已有的数据,可以看到或提取到信息的,比如我们班益智区的玩具数量最多的是什么?已经可以看到玩具,可以计数数量;再如小朋友的身高、体重,通过体检单可以看到数值等。但生活中还有些是未知的数据,需要收集才能得到信息的,比如,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星期天小朋友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这些问题必须经过一番数据收集。因为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对于已有数据的整理是进行图表活动的基础。
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它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一般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和其他基本的概率性表达方式来描述事件。
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区角活动、户外时,教师也要多挖掘有用、有趣的话题开展图表活动,增加幼儿参与图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制作图表的能力。
课程咨询,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