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展示型汇演是幼儿园以往最常见的儿童节活动,从筹划到排练,从舞台到服装……不仅让教师、幼儿和家长全体出动,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尽管近年来这样的活动已有所减少,但从未停止或消失过。
可以说,往年六一儿童节的在园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人操控和为成人表演的现象:有的是供成人观赏的表演会,有的是展示幼儿园教学成果的才艺展。
每年的“六一”前夕成了幼儿园一年里最为忙碌的时间节点,日常的活动计划常常被打乱。单调枯燥的技艺练习,持续重复的节目排演,煞费苦心的场景布置……如此“六一”,令孩子和教师心有余悸。
那种“非儿童化”的练习与排演背后,体现了现代教育本应坚守的儿童意识在面对现实的功利性动机时的脆弱和无力,儿童立场与功利目的的矛盾和冲突在六一儿童节这一众人瞩目的特定场景和时间节点上尤其凸显,并最终以牺牲儿童的本真与快乐收场。
教师在平日的专业研讨与交流中,儿童为本、儿童视角、儿童立场已成为口头上的习惯用语,但一旦到了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因为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他们时常忽略甚至遗忘本应处于教育核心的儿童。
“六一”活动中的“非儿童化”现象,就是特定情境下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理性、信念的失守与沦陷。
坚持儿童立场,增强儿童意识,对年幼儿童及幼儿园的保教实践来说尤其重要。
儿童意识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最集中的体现和最凝练的概括就是敬畏童年。它意味着对童年天赋秉性、纯真心灵、游戏意愿、幻想冲动、自主体验的尊重与顺应,包容与理解,善待与呵护,以及对儿童成长过程及目标期望的理性、平和的态度。
六一儿童节的在园活动能否摆脱成人的导演、操控,走出功利化的误区,取决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儿童意识以及敬畏童年的信念与意志。
期待今后的“六一”,少了成人的导演、操控,孩子们不必为迎合和取悦他人而表演,孩子们的天性得以释放,身心得以舒展。
当然,对童年的敬畏绝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而应贯穿于我们陪伴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乃至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
1、套圈圈游戏
目标:锻炼幼儿肢体的灵活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内容:购买一些儿童喜欢的礼品,幼儿站在规定的画线外扔圈圈,套中即可获得相应礼品(每人仅限一份),5次机会用完未套中仍可获得一份小礼物。
2、民族一家亲
目标:认识五十六个民族,感受民族文化与传统服饰的美。
内容:幼儿挑选一个最感兴趣的民族,了解了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并网购一套儿童款民族服饰,儿童节那天穿戴好入园,参与民族舞蹈表演、制作民族美食、民族游戏等活动。
3、时光隧道
目标:锻炼幼儿的身体,体验比赛游戏的快乐。收集幼儿的成长印记与梦想,明年的儿童节打开时光胶囊,感受自我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内容:幼儿入园前带上自己今年的照片,准备一张卡片,在卡片上画下未来的梦,卷进教师提前准备的时光胶囊里,并贴上自己的名字。两个班级的幼儿拿着手中的时光胶囊排排队站好,比赛穿过时光隧道,将其放在储物箱里,最先放完的班级获胜,比赛结束后教师将时光胶囊进行保管。
4、长大的我
目标:感受成长的意义,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
内容:幼儿挑选一个自己长大后的一个理想职业,并穿戴相应的服饰或带上具有职业象征性的工具,入园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5、夏日趣野餐
目标:感受夏日时光的美好,品尝美食,体验野餐的快乐。
内容:在幼儿园操场上搭建小帐篷,旁边放置一块野餐布,并准备野餐美食。儿童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边做游戏,感受不出门的野餐时光。
6、我为家人做件事
目标:学习表达对家人的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内容:儿童节园内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儿童布置任务,回家为家人做件事,学习表达对家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