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徐则民: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教教研员
基于上述种种,今天再谈“基于目标”,主要期望有如下突破:
1.进一步推动教师厘清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活动目标之间的不同,树立教师的目标意识;
2.引发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深入思考每一个活动的实施价值,制订准确、合理的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鼓励教师分解目标,梳理并聚焦活动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此开展环节设计,从而改善当前很多活动存在的“热闹有余、实质不足”现象;
4.切实比照实际效果与教师制订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而寻找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与方法,促进幼儿发展。
一、要厘清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活动目标的不同
二、要立足儿童发展需要及水平来落实或制订目标
三、要深入思考目标制订过程中的几个维度
首先判断:
“活动最主要指向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
再甄别:
“幼儿在活动中将达到何种水平”,也就是要厘清活动拟将推动幼儿发展到类似“了解”“认识”“感知”“比较”“判断”“运用”“分析”“创造”中的何种水平;
还要确定:
“达到相应目标时,教师与幼儿的行为方式”,诸如“通过实验”“在听听、看看、议议中”“在游戏过程中”。
四、要围绕目标开展教学重难点分析
五、要关注目标达成度也要允许目标“软着陆”
六、要以目标为依据激励教师开展自我评估
比如,个别化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现场幼儿的实际状态思考:
“孩子是否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孩子是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
”孩子是否获得了与主题有关的经验?”
我们期望,教师有更多的儿童意识,并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
“我的孩子在哪里?”
“我要带孩子到哪里去?”
“我将如何带他们去那里?”
“我又如何证明孩子去了那里?”
我们期望,教师在把握目标与幼儿之间:
将不再是简单演绎传统意义上的、围绕一个目标不断指令、鞭策幼儿攀登的过程;
而是睿智地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时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坚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时而制订一个个适切的“小目标”,让幼儿“在昨天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进而达到目标彼岸。
我们期望,教师能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切实反思目标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地、自觉地完善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质量不断提升。
注:本文来源于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