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幼小衔接”
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
今天和大家分享
为什么家长需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
以及幼小衔接应该如何做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家长需要配合
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六大断层,所以幼升小需要衔接,幼儿园和家庭需要帮助孩子做好衔接和过渡。
一、关系人的断层
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也就是幼儿园老师。去接受要求更严格、学习期望更高的小学老师,孩子也会感到压力和负担。
二、学习方式的断层
幼儿园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学习方式,集体学习这个新形式孩子也需要适应。
三、行为规范的断层
一些孩子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在小学将不再被重视,孩子进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代替。
四、社会结构的断层
孩子需要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可而努力,孩子需要对新集体产生新的归属感。
五、期望水平的断层
家长和老师都对小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孩子需要适量减少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等。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也会从之前的“快乐完整的童年”转变为更多的关注孩子成绩。
六、学习氛围的断层
幼儿园自由、活泼自主探究、游戏的学习氛围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以上这些断层使得30%左右小学生产生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呢?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报个班多学点数学、多认点字呢?
其实,比起知识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是这段时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心理准备
01
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
(1)用语言引导
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将要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用榜样激励
请身边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
(3)走进小学亲身体验
带着孩子走进心仪的小学参观如果可以,最好能让孩子体验一节小学的课堂。
(4)用鼓励代替恐吓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5)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二、能力准备
01
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也就是学习能力
(1)观察力——观察其实就是学习
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街道周边标志物等。
(2)专注力——这个非常重要
小学一节课的时间要比幼儿园长,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宁愿孩子专注10分钟,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
(3)记忆力——智力能力的基础
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要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三、习惯准备
01
【第一类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
如果家长能做到五个坚持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到书店买书
●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共读
●坚持读书,给孩子做好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伙伴并搭建分享平台
●坚持无压力阅读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良好的“听”力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给家长的建议: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得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
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也相当不利,因为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3)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
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孩子会规划和管理时间,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
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做到先学习后玩,并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
02
【第二类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养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准时上床,独立入睡,不轻易改变作息时间,设置闹铃,按时起床。
(2)让孩子喜欢吃饭,避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3)让孩子热爱上运动
除单纯的玩耍还包括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绳等,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积极心态。家长要参与到游戏中,充当孩子的玩伴。
(4)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家长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设立孩子自己专用的物品、空间和抽屉,允许孩子将房间物品弄乱,但要自己收拾打扫整洁。
经常要求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做一些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5)自我安全保护的常识和安全意识
交通常识(行走,作车,过马路等)
运动时的安全(游戏时,体育活动时,玩耍时)
劳动时的安全(擦黑板、玻璃,用剪子、刀子)
意外发生的安全(陌生人,绑架等)
四、社交准备
01
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1)合作精神
孩子是处于集体之中的社会人,在团队里的个体时时处处要与人发生关系,只有会合作才会竞争。有事商量,分工协作,关心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并寻求别人帮助。
要对孩子多说“如果换做你,你会怎样?“你要是他,你会怎样?”
(2)与人交往
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真诚交往,学会倾听别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3)语言表达能力
清楚流利的表达自己意愿,丰富词汇量,进行有感情的表达。
练习手段:坚持口述日记,多用提问方式与幼儿交谈,延伸孩子的话,引导继续表达多与孩子说话,要学会渲染多听孩子表达,耐心倾听,创造机会让孩子表演展示看图说话或编故事。
(4)培养责任感任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完成任务和责任。独立完成作业、值日生工作,临时性任务,该承担的家务,以示他对家也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承担后果和负责任。勇于承担由于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过错和后果。
五、素养准备
01
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独立
独立性非常重要,学生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要独自面对和解决。
常见现象:家长代劳提书包、收拾书包家长三陪(陪读陪写陪做),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做作业,忘记带书、红领巾等喂饭,帮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家长不放心,不放手。变相的爱变成了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根源是不尊重孩子没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
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不独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独立,依赖性强不会选择和处理任何事情。
(2)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变的坚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生存能力。
(3)增强意志力坚持性,自制力,规则意识
自我约束,一件事必须干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废。遵守规则,自我不等于自我为中心,而是要遵守纪律、上课规则,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4)培养自信心勇敢精神等
(5)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大声表扬,单独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关于幼小衔接,教育部这样说
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们既需要态度积极
更需要讲究策略
超前学习的优势是一时的
对孩子的危害却是长期的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建构孩子入小学前的必备能力
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双向衔接
才是最科学的衔接
敬请关注
李季湄教授: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陶金玲教授:打破“技能取向”的禁锢 “能歌善舞”不应成为幼师专业化培养的方向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图文版:幼儿园和家长请收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