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上方优师教研关注我们
寻找中国“育苗人”
郑秀敏:传承中华文化,为儿童阅读“点灯”
文/蒋艾莲 图/郑秀敏
2022年7月31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郑秀敏老师及其团队以扎实的教学功底、优秀的临场表现,凭借课程《中外儿童绘本赏析与创作》在40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出身于教师世家的郑秀敏从小就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坚定地走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从业多年,郑秀敏十分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绘本优势,增强绘本对儿童文化意识、价值体系构建的影响作用。为此,她一直投身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与教学,致力于面向儿童开展以绘本阅读为主要路径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实践和阅读伴读服务工作。
创办绘本工作室
“然然小朋友,你今天来得可真早呀,快来老师这里给你贴名牌。”“老师,今天又是讲什么故事呀?”每周二晚上7点,蒙智苑绘本屋门前都十分热闹,来听课的孩子对阅读活动充满期待。“蒙智苑的活动太有趣了,有时是绘本小剧场,有时又是皮影戏。”“是啊,我们家多多每天都问我蒙智苑绘本屋可以报名了吗?”参加完活动的家长也在相互讨论,分享着孩子们的收获与喜悦。
“绘本是儿童最好的玩具。”郑秀敏说,“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形式,儿童绘本还应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由此,她不禁深思,如何助推中国原创绘本发展?如何通过绘本阅读实现儿童的文化自信启蒙?
带着这样的疑问与思考,郑秀敏反复琢磨、钻研,于2018年带领学生创办了“蒙智苑双语绘本工作室”,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创作与教学之路。工作室成立后,郑秀敏又带领团队成立了“蒙智苑绘本屋”,面向儿童免费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和活动。每周二晚上,绘本屋都会传来孩子、家长、老师的欢声笑语。活动中,郑秀敏不仅会观察课程的实施情况,还会注意孩子们的表情,和他们亲切互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每次活动结束,郑秀敏都会先和家长交谈几分钟,听取家长的意见,总结经验。当家长和小朋友们都离开后,她便组织本次上课的老师回到教室,针对课堂情况给出评价,指出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通过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如今,绘本屋已成为深受儿童和家长喜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园地,孩子们来这里看中国绘本,读中国故事,了解中国文化,家长们也在这里学到了科学的亲子阅读理念和伴读方法。
用绘本传承中华文化
郑秀敏认为,现在国内绘本被国际获奖作品、国外大师系列作品占据大半壁江山,优质中国原创绘本的市场占有率较低,而孩子对本国文化的自信需要从优秀的传统原创绘本中汲取营养。
于是,郑秀敏带领团队努力探索,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绘本创作素材,产出了近百本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儿童绘本,并被100余所幼儿园采用。在众多绘本中,以庄子的《逍遥游》为原型创作的《会飞的鱼》最具代表性。
一本绘本的诞生,需要经历从最初的团队成立,确定主题、角色和内容,到团队分工,再到着手绘制,最后到成本成册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反复推敲,比如作品风格是写实,是抽象,还是卡通?在几经波折后,郑秀敏和团队根据主角的身份背景将《会飞的鱼》确定为卡通风格,并融合了中国风里颜色鲜明的绘画特点。
对于这一绘本,无论是封面和封底,还是环衬和扉页,团队成员都花了很多心思。在正文的讨论阶段,创作团队更是一遍遍地推翻之前的想法。在郑秀敏看来,不断更改故事内容,注意用语标准和色彩的运用等各个方面,目的是要传达给幼儿正向的信息,带给幼儿更好的情感体验。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创作,郑秀敏认为创作者需要做到三点。首先,要唤起大家对绘本阅读这种形式的深刻认识,深入理解绘本对学前儿童的特殊价值。其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自信,感受到中国故事的美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要有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郑秀敏一直行走在中国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创作之路上,只为在孩子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
带着绘本走进乡村
经过几年的发展,蒙智苑双语绘本工作室的原创双语绘本越来越多,相应的课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2022年,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工作室扩大成为蒙智苑绘本阅读创新中心,这样一来就有了专门的项目启动资金。所以,此时的郑秀敏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相较城市而言,乡村绘本普及率并不高,绘本阅读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是,郑秀敏成立了一支绘本教学及伴读志愿服务队,带着原创的优秀传统文化绘本走进乡村。
最初,郑秀敏的团队联系了很多所幼儿园,但都没有回应。有些地区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志愿服务队的住宿餐饮都成问题;有些地区老师的教学观念并未转变,认为读绘本就是照着书给孩子念一遍,不会带给孩子多少实际用处。“正因如此,我才更加坚定了要去乡村的决心。”郑秀敏说。2022年6月25日,团队终于联系到一个“挚友”:“我们这儿的孩子太需要阅读了,我可以为你们提供场地。”电话那头是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平所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江,驻村两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当地孩子——他给孩子们带去书籍,在办公室门口设立“书笺小驿”,但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亲自陪读,所以迫切需要郑秀敏团队的帮助。就这样,像找到了久违的知己,郑秀敏和她的团队开启了乡村儿童伴读之旅。
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在趣味绘本课堂活动中,《会飞的鱼》带孩子们领略庄子《逍遥游》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永不言败的坚韧精神;《泡菜的使命》让孩子们了解四川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我绝不吃!》让孩子们感受重庆火锅的奇妙。同时,志愿服务队还在微信视频号上同步开展线上直播,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其中。
“相比刚来时,孩子们更开朗了。”活动最后一天,团队一位成员谈到。她说,有一个小男孩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刚来时,男孩非常调皮,总爱捣乱,不喜欢读书,但篮球打得不错。后来和老师们接触多了,他总是帮老师做一些小事,临走时他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我也可以靠打篮球考上初中吗?”“是的,很多学校都收篮球特长生,你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老师回答。“那我一定好好读书。”说这句话时,他眼里充满了勇气和光芒。
告别的时候,孩子们给志愿服务队写了很多纸条表示感谢。那一刻,大家真正感受到了伴读活动的意义所在。
谈及未来,郑秀敏说,自己会继续在儿童绘本阅读推广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传承中华文化,为儿童阅读“点灯”。
本文刊登于《世界儿童·儿童教育》202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