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养成阅读习惯的益处大家都知道,但是到了实际操作时,却往往犯难:
幼师和家长到底应该挑什么样的书,又该怎样引导小朋友进行阅读呢?
针对这些疑问,教育专家朱永新提出的5点建议,一定能对你有所启发:
这里指的是阅读价值观和阅读理念。
“真”“善”“美”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简练、最基本的价值。对“真”“善” “美”的认知和追求,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基本价值。
对于幼儿来说,我们利用那些人类创造的文本,通过那些活泼的科普内容传达“真”的知识,通过那些美好的故事抚育“善”的心灵,通过那些美丽的绘本培养“美”的情操,这是幼儿阅读的最佳境界。
幼儿有其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的阅读更重视人与自我、人与家庭、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视阅读文本的故事趣味性和视觉色彩性,更需要在认识事物、习惯养成、秩序养成和美德养成等方面加以关注和培养。
在阅读选择上,注重选择经典的同时,也要关注幼儿阅读结构的丰富性和均衡性。
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所以,在幼儿时期,我们要选择最有价值、最具真善美的童书给他们,在他们幼小的身体和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最美好的种子。
这里指的是阅读本体和阅读对象。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他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就是说要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他还提出,游戏是“儿童幼年期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也指出,在童年早期,儿童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的兴趣相符合的事情,并认为这是“棘手的难题”。
这就要求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要适应幼儿的身心特点,而不是让孩子适应我们为其安排的貌似科学的教育体系。
这也意味着,幼儿的早期阅读,要适应幼儿的心理特点,要顺应幼儿的思维发展, 要将围绕幼儿兴趣、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认知作为他们阅读的重要切入点。
幼儿的阅读活动,不能够像小学生的课堂教学那样去开展,而应该注重其阅读的游戏性,在阅读基础上衍生出的无论是绘画还是童话剧等,都带有教育的游戏色彩。
所以,在幼儿图书的选择时,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是否能够喜欢。
在幼儿阅读上,既要注重儿童兴趣为主,也要关注幼儿图书内容的健康和多样性的引导。
在阅读的方法上,要注意与游戏结合起来,与幼儿的活动结合起来。
这里指的是阅读内容和文本类型。
对孩子来说,最吸引人的、最能打动他们的,无疑就是故事。儿童对于故事的兴趣,有时甚至超过游戏乃至电视动画节目。好的故事,儿童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聆听。
故事所具有的想象空间和迷人的内容,对孩子理解世界和社会、培养好奇心、训练语言能力以及促进亲子感情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阅读的书目,在内容上应该主要以讲故事为主。那些充满趣味、智慧、情感和价值观的故事,几乎能够将阅读的所有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实现。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睡前,父母、教师都可以给孩子讲童书上那些美妙的故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得到成长。
故事的各种巧妙结构,会增进人的心智成长。而杜威也认为,人的心智生活的轮廓形式,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就已经形成了。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心理成长就是浸染在故事中开始的。
故事能够产生和保持幼儿对阅读的好奇心,所以,选择怎样的故事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幼儿阅读的故事选择上,既要注重故事趣味性,也要注意在童书类型与阅读主题上的引导。我们也要记住杜威的提醒:“如果不引导好奇心进入理智的水平,那么好奇心便会退化或消散。”
这里指的是阅读载体和阅读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图画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并且坚信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对世界的审美观点。
近些年来,“绘本”(我们传统上称为图画书)这个概念越来越被广泛认同和关注。作为专门为儿童创造的图书,绘本也被世界上公认为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绘本几乎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图书形式。当然,有些绘本也适合小学低段的学生阅读,甚至有的绘本成人也可以阅读。
对于幼儿来说,绘本为什么很重要?
因为在儿童的眼里,图画是种语言,而世界就是一幅图画。所有的一切皆入画中,爸爸的脸、妈妈的脸,爷爷的脸、奶奶的脸,所有人的脸,都是形状不同的画。中文的汉字、英文的字母,美丽的洋娃娃、可爱的玩具,所有的符号,也都是丰富多彩的画。
儿童是通过这一张张图画慢慢认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换言之,儿童是把世界作为图画来认知的。
儿童也是通过绘本进入图书的世界的。绘本不仅帮助儿童建立了自己的图画世界与绘本的图画世界的联系,也帮助他们建立了与文字的联系,建立了与另外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的联系。儿童由读图进而读书,由绘画进而写作,一切是如此自然天成。
儿童还是通过图画、绘本建立起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
绘本给儿童一个他无法直接触摸、感知的世界,一个充满神奇的人物、动物的世界,一个真善美战胜假丑恶的世界,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颗善良的种子。这些种子,日后只要有阳光雨露,迟早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儿童同时通过图画、绘本建立起自己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因为绘本是需要父母讲述的,讲述的过程,就是建立关系的过程,孩子依偎在父母的怀里,静静地聆听那些美丽的故事,是儿童一生最美丽的时刻。
儿童为什么不喜欢听电视里的人讲故事?因为电视里的人不会像妈妈一样把孩子搂在怀里。所以,好父母一定是懂得与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一定是善于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
在国际上,绘本创作和推广愈来愈引人关注。诸如美国凯迪克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等一些鼓励绘本创作的大奖,让更多优秀绘本得以传播开来。
总之,绘本无疑是幼儿阅读最主要的有效文本载体形式,进行幼儿阅读实践的人,首先要懂得绘本,才能够逐渐去接近孩子们。
这里指的是阅读方式和阅读手段。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理念,我们认为,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只有通过亲子共读,通过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共读,父母和幼儿教师才能够与孩子一起感受和体验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和密码,才能和孩子们心灵相通。父母与孩子也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教师和幼儿之间,也才能够产生亲切的精神依赖关系。
有些父母和幼儿教师会这样认为:让孩子先学会识字,等他们识了一定量的文字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大人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教育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了解识字规律的人都知道,靠机械记忆识字本身是很枯燥而低效的,只有将单个文字放到有意义的文本中,孩子的理解才会更有效。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教育经验看,孩子通过与父母共读,在充满兴趣和意义的阅读中,识字是自然而然就能够习得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儿童是把文字作为图画整体性认识,自然而然地认识和记住的。
其实,一个家庭,一个幼儿园,如果能够让孩子生活在有丰富图书的环境中,生活在与大人一起共读的氛围中,孩子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岂止识字一个较小的方面?
在这一点上,维果茨基就说过,“家庭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置身于书本包围中的儿童不加任何训练常常便能掌握阅读。幼儿园试验也表明学前机关是教读书识字的地方。”
当然,父母、教师与幼儿阅读通过共读方式,还能让我们找到家庭教育的密码,找到学前教育的密码,从而实现孩子的精神和心灵的真正成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根据网络材料编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