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人员结构 1.保教人员 《规程》指出,教师和保育员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肩负着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核心作用。班级保教人员的配备数量、分工合作形式及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幼儿园保教目标的达成度。 《规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 (6)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规程》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职责: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2)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3)在卫生保健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2.幼儿 《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第四条指出:“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至6周岁(或7周岁)” 幼儿是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班级的主体。班级中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经验、行为方式、发展速度以及个性特点;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幼儿认知、动作、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得到保育和教育双重培育的同时,保教人员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该阶段的幼儿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具备一定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做到科学保教。 3.家长 家长是指幼儿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家长对幼儿的生活和成长影响最为密切和直接,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年龄越小的幼儿越依靠成人来满足其成长的需要,教会他们所需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家庭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幼儿园班级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家长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教养风格,有与幼儿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这种不同直接影响着家园合作的质量。教师只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引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是幼儿园教育重要合作伙伴的作用。 (二)物质设施 1.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房舍和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相对较大,幼儿就能在班级中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要求幼儿园班级要有足够面积(人均不低于2平方米,总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另外还要有相应宽度及通畅的走廊、一定面积的储藏室、独立寝室、独立卫生间等。 2.班级基本设施 班级基本设施包括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品(有流动水盥洗,做到一人一巾一杯),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这些设施既要符合幼儿的使用要求,同时必须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性能。 (三)组织结构 1.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级的基本组织形式。班集体的形式可以较集中、高效地达成教育目标,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在管理班集体工作中,要加强幼儿对班集体的理解,利用班集体的合作力量、竞争效应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 2.小组 小组是班级的基层组织形式,主要有固定小组和临时小组两种。固定小组一般由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分组,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生活和学习。临时小组往往是根据一定的需要临时组建的小组。这类小组的成员经常随活动的内容而变化。 总之,无论是固定小组还是临时小组,它们都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更利于活动的完成,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3.个体 个体是指班级内的每个成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个体的背景、性格特征等都会对班集体及其成员产生影响。因此,在班级活动中,一方面要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给予其活动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需要个体适应集体,努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