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罩”摇过市
~天禧幼儿园
小爱3班~
课程起源
晨间活动在桌上发现了一个口罩,想着一定是哪个小朋友早上进来活动脱下后遗漏的,询问之下竟然没有一个小朋友“认领”,赶紧召集所有宝贝一起来寻找口罩的主人,大家都矢口否认。
“可能是隔壁班的。”
“可能是哪个小朋友忘记了。”
还有小朋友把口罩从口袋里拿出来“自证清白”看着小朋友手里高举地口罩,灵感乍现。
“原来小朋友们都有带口罩呀!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戴口罩吗?”
“我知道!外面有病毒。”
“有好多人咳嗽的,这样就传染不到我了。”……
思维导图
流程图
活动分享
01
口罩的收纳与回收
“可以把它放在柜子里面。”
“可以放在门口。”
“门口一放学就可以看到,就可以拿走。”
“可是哪里可以用来摆放?”
“可以专门有一个挂口罩的地方。”
“可以找一个挂钩,把口罩挂在那里。”
“因为每个口罩都有一个可以挂在耳朵上的东西。”
“那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口罩,而且要求你们放在自己的柜子或者口袋里呢?可以放在一起吗?”
小朋友们集体反驳:“不可以!”
“用过的口罩可以相互交换吗?”
“不可以,会有病毒。”
“口罩要分开挂。不能放一起。”
“可是哪里可以用来摆放?”
“可以专门有一个挂口罩的地方。”
“可以找一个挂钩,把口罩挂在那里。”
“要有放自己口罩的地方。”
一天早上小朋友带着口罩来到教室,在存放口罩的地方发现了前一天的口罩,就拿着口罩直接扔到教室的垃圾桶里,被阿姨发现之后,决定和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口罩可不可以乱放。得出结论,口罩是不可以和日常垃圾一样扔在垃圾桶里,要专门扔在医疗垃圾箱里。
发现儿童:
通过简单的提问,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提出自己的想法。
整合幼儿想法后,大家一起通过研讨来决定东西的摆放。
教师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幼儿理解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教师想表达出来的意思,根据幼儿的理解,有意识的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的关系句子。”在活动中小朋友可在老师的表达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行为与语言的认可。
02
调查与总结
这两天存放口罩的时候总发现小朋友喜欢蹲在那里看着什么,小脑袋凑在一起好半天 ,特别是差不多时间进教室的同伴,悄声靠近他们一听原来在争论着什么,匡佳琪说:“我的上面有花。”
“我的打开像小船一样。”
“我的比较好看。”
“上面还有好多机器人”
“我的是妈妈给我买的超级飞侠。”
“我们的口罩,都是爸爸妈妈买的,都不一样。”
那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口罩不一样究竟有什么不同吗,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佩戴。
口罩的种类
通过他们的调查分享,我们发现了口罩的不同种类和作用。
发现儿童:
小朋友可以观察到身边同样种类的东西,不一样的地方,并愿意和同伴与老师进行讨论和“比较”。在和爸爸妈妈查阅资料调查过后积极和大家进行分享。
教师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交谈过程中能得出一些结论,然后老师可以简单的进行引导,再自然的引发出下一步的活动。
03
绘本支持
家长们知道我们在开展关于口罩的活动时,从家里带了一本关于口罩的绘本分享给班级里的小朋友。
老师也通过各种资源寻找有利于幼儿理解的图书。
整理行装·重新出发
在生活区里也有投放有关于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的图谱
发现儿童:
小朋友们从绘本中发掘总结经验。
探讨如何佩戴口罩,怎么样算是佩戴正确佩戴,怎么样还没有带好。
刚好我们班有一位特别能“检验”自己是否能佩戴好口罩,分享自己的经验。
教师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经常与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到图书中有讲解到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教师分享绘本时结合情景表演,加强他们自己的发现记忆。
04
口罩的探究
拆分口罩
REC
在口罩调查过程中,小朋友学习了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从而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关于口罩的小机关,原来口罩除了罩面与挂绳之外,在里面还藏着一根小铁丝,(铝塑条),他的作用也非常的大,可以有效阻隔细菌的传播,增加口罩的密封性。
口罩实验
但这个时候也有小朋友提出想法:“老师,我不想戴口罩!”“为什么呢?”“戴口罩热的。”“我觉得特别闷!”
唉!戴口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实验
SALE
隔口罩吹气球
小朋友们通过实验了解到带着口罩是不可以吹动球,从而得出我们平时戴的口罩是不透气的,可以有效隔绝病毒。
SALE
防水小测试
RED ROSE
PEACH BLOSSOM
SALE
口罩热气球
发现儿童:
在实验的过中,幼儿展现出难以想象的耐心,他们可以沉默无声地观察口罩有没有漏水好几分钟,可以拼尽全身力气去吹动口罩,可以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杯子上有没有变化。
教师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当老师拿出有趣的探究工具时,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特别是老师只提出问题,请幼儿自己自己探究时,他们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真诚的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活动过程当中,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教师都会及时进行反馈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研究地接纳。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我们在活动过程当中,幼儿进行实验步骤,同时也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在活动结束之后,请幼儿上来进行分享交流,总结他们的发现。
05
口罩时尚秀
小朋友们之间“攀比”口罩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了,总有小朋友说:“我明天要爸爸妈妈带一个更漂亮/帅气的口罩!”对于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决定举行一个关于口罩的“创意秀”。
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我们的宝贝和家长们一起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口罩。
发现儿童:
幼儿存在这种“攀比”行为,有时可以加以引导和支持,从另一方向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活动的探究。家长们在接受自己宝贝和老师的关注后也可以更好的配合活动的开展。
教师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的指导”他们在家中与爸爸妈一起设计口罩,在学校里分享自己的设计的独特口罩,教师表现出理解与尊重幼儿的艺术创作作品,并给予一定的语言及动作上的鼓励,下次会有更高地创作积极性。
06
口罩小卫士
这一天又有人来到我面前来告状:“老师,那个谁又没带口罩!”
开展了这么久口罩活动,原来班级里还是有几个小朋友会不带口罩,而这个时候深谙不带口罩危害的小朋友就会有安全意识的警示:“要佩戴口罩哦!”
为此小朋友一起商讨在园内宣传并且发放口罩,不光是提醒我们自己班级小朋友佩戴口罩在这个疫情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小朋友与家长都要带好口罩,保护好自己!
发现儿童:
幼儿有时对于自己没有做的事情,或者忘记的事情会比较不好意思和回避,但这个时候请他们转变角色时,再及时补充原因和要求,那他们态度会截然不同甚至异常积极。
教师策略: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指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在了解到戴口罩危害时,他们可以自发提醒同伴佩戴口罩,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活动。
儿童生长:
活动中孩子们反复讨论关于口罩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口罩的触摸、观察、对比、拆解、实验及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口罩的结构特征,发现口罩多层的作用,合作分享学习,在完成拆解口罩的基础上,还要与同伴互相观察,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乐于参与讨论,解密与探索,发现在进一步认识口罩的作用基础上,愿意在特殊时期带上口罩,公共场合带上口罩。
教师感悟:
1.教师创设多种关于口罩的情景体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探索,给予一定的支持。
2.学习正确,戴口罩,使用口罩的方法,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口罩的创想设计等活动,提升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理解并感受戴上口罩也能传递彼此的快乐。
有关口罩的探索仍在继续……
来源|新北区天禧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