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课题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课题方案1
一、课题的提出(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
新课程强调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我校是一个城市与农村结合的初中,从目前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应付式的学习,学习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之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与他从交流共享学习的乐趣,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有效唤起学生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将学生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引导到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与交流共享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学业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九年级一至四班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研究,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全面了解初中化学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取得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初步掌握提高初中化学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并完成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成果。
研究内容: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和人数;
(2)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的研究:如何制定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学习目标;
(3)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的研究:如何在小组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4)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如何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手段与方法
行动研究法:关注并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两者的默契程度;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研究分析,并对优秀个案予以推广;
观察法:教师通过多方面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力;
调查法: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自我评价情况。
五、课题研究过程与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查阅有关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定研究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并进行初测,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按一优、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初步制定小组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评分表。
(2)实施阶段:按小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每单元教学结束进行统一测验,结合测验成绩和平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诸方面综合考查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全班中的进步,考查小组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与平行班级作适当的比较。并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使小组组合达到最优化。定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记录和教学反思。
(3)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材料,撰写术,进行研究工作总结,准备结题材料。
个人课题方案2
一课题提出的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激烈竞争,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青少年不仅要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体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青少年肥胖的比例逐渐增加;同时,由于网络、电视的普及、电子游戏的盛行,他们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导致锻炼时间的减少,使得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另外,各学校虽然对学生体育逐渐重视,但是学校体育课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因而,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康水平成为了国家、社会及家庭一个共同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引导小学生参加社会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课题界定
1、关键词界定: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身、心、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性别分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
小学生体质康:是指小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包括身高体重等)、身体成分、心血管机能和肌肉骨骼系统机能(如肌肉的力量、耐力、柔韧度等)的康。
2、课题界定:
“社会体育对促进小学生体质康的研究”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来促进小学生体质康水平的提高。并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来选择相适应的社会体育活动。
三课题理论依据:
1、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康标准》与测试相关规则,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康的关注。
2、“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大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高校开设“社会体育”这一专业,国家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全民身计划纲要》的通过,改善了群众锻炼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全民体质康。
四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校学生体质康水平的现状调查、测试,同《学生体质康标准》进行比较,找出我校学生与《学生体质康标准》中的差异,再根据学生个人及学校实际情况引导开展相应的社会体育活动。并在研究时间内再进行相关的测试,同开展社会体育活动前进行比较、分析、整理,以体现社会体育能提高小学生体质康水平。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目前体质康现状研究。对学校学生体质康测试档案进行研究,看看与《学生体质康标准》的差异,并且对学生进行体质康水平测试,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为以后对比研究作准备。
2、社会体育在小学生人群中的开展情况。通过谈话等方式看看学生对社会体育的了解程度和业余锻炼的时间、内容等情况进行了解。
3、社会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康的影响。
六研究具体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调查研究,找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学习有关论著。
3、搜集与本研究相近的文献资料。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5月)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阶段性实验计划。
2、按计划分阶段实验。
3、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对课题进行总结、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小学生体质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确立社会体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康水平提高的理论,并指导研究活动。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与信息资料,查阅学校学生体质康水平测试数据,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生锻炼习惯的的研究,找出不同体育活动、锻炼时间的长短对体质康水平的影响。
4、功能分析法:研究社会对社会体育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及社会体育对群众体质康水平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社会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康水平的影响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以指导来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优秀。
3、个案研究报告。
4、活动方案与活动后记。
个人课题方案3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中职生情感素质调查培养
“中职生”指的是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差。他们的情感素质并没有和认知能力同步发展,反而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正直感和自信感更是几乎接近负数。
青少年情感素质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人际情感、情感能力等,其中还包含了爱国感、责任感等共42种具体的情感。
2、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高中以来,许多学生开始在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反叛”时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麻痹、松懈。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等行为,尤其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复杂、偏激、情绪不稳定、多变的特点,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进行谈心,而及时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将情绪正常的宣泄,尽可能的调整他们的心态,并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师生关系与情感素质发展
2.自我成绩评价与情感素质发展
3.学业、就业压力大与乐学感衰退
探索出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拟定步骤:
1、现状调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拟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实施(20xx.6――20xx.9)
4、效果调查与分析(教学)(20xx.10)
5、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20xx.11)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养成。
3、经验总结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比对,得出研究效果。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研究过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完成日常教学及其他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
1、所读书目:
《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孙云晓凤凰出版传媒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康人格》孙云晓凤凰出版传媒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关的期刊篇目
2、阅读设想:
从即日开始至20xx年10月期间,每天在工作之余,抽取40―60分钟的时间完成预设的读书量。
3、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阅读的时间为20xx.3―20xx.6
完成《精妙口才――实用口语技巧》阅读的时间为20xx.4―20xx.7
完成相关的期刊篇目的阅读时间为20xx.9―20xx.10期间的适宜时间。
四、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20xx.3
2.《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孙云晓20xx.7
3.《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康人格》孙云晓20xx.8
4.每天读书30分钟,每月写三篇读书笔记
五、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xx年6月完成研究(现状调查及分析)
2、20xx年10月完成教学
六、申请结题
20xx年11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或报告的方式表现。
个人课题方案4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老师们会发现,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特别是农村小学里面的孩子。沉默的学生往往表现各有不同。一是没有发言的愿望,学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二是没有发言的内容,学生当教师问题提出时,看似在认真思考,却不会思考,没有答案,当然也就不举手发言。三是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四是没有发言的勇气,生在农村,见识狭小,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胆量举手发言。这些沉默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2.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许多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首先,课堂沉默的学生人数众多。据我观察,这些沉默的学生大约占本班级学生的60%,几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重,令人惊讶,而且,似乎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次,课堂沉默的学生被“边缘化”。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宠爱,对话交流的机会多,知识掌握得好,反过来促使这些学生更加喜爱发言,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课堂沉默的学生,越是不发言,越是成绩落后;越是成绩落后,也就越是不发言,形成恶性循环;不久,发言乃至班级事务与他们似乎无关,他们已经成为班集体的“边缘人”。三是课堂沉默的学生成长受限。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语言习惯恶化,思维能力下降,朗读水平下滑,不擅交际,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1.课题界定:
(1)关键词之一:“农村小学生”。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局限、家长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量小、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2)关键词之二:“课堂沉默”。“沉默”即不爱说笑(《现代汉语词典》)。这里的“课堂沉默”是指不爱说话,不会说话和不想说话;即不发言,不参与。课堂沉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也有发言能力欠缺的原因,还有信心不足、胆量不足的原因。
(3)关键词之三:“调查与对策”。本课题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用观察法把“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三类学生,特别是“从不发言”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4)“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就是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原因及引导对策。
2.政策、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一段在《纲要》中没有找到)
(3)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主体性的特征有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这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主体性的培养首先要克服消极参与、胆怯害羞、思维怠惰等课堂沉默的现象。
(4)人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5)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大约有8项不同的智能,而这8项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区别对待,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需要因材施教。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语言智能相对较弱的学生,降低要求,注意引导,提供平台和机会,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后进生逐步先进。
三、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从“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四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沉默(“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积极发言”“能够发言”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准备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发言提供借鉴。
2.农村小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知识的缺少(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能力的缺乏(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参与与发言),信心的缺失(对自己的理解水平、参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缺少信心,不敢参与,不敢发言,生怕被别人取笑),习惯的缺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这样的喜欢,只习惯于听别人说,看别人做),认识的缺憾(以为发言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的事情,自己来学校就是为了听老师讲课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主导着他们)。
3.制定“课堂沉默”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一是主体性培养,让学生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重要意义,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二是层次性提问,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水平参差的学生都有问题可以回答,满足各种水平的学生的参与需要。三是发展性评价,及时地、准确的、针对性的表扬性评价,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四是民主性氛围,用和谐教育、民主教育、平等教育等思想,为改变“课堂沉默”营造宽松、和谐、民助、愉快的教育教学氛围。
4.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选择数个“从不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发言”的原因,针对性制定引导措施,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沉默”的原因,制定对策。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xx年7月-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xx年9月-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
(4)总结阶段:(20xx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2.方法的选择:
(1)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课堂沉默的学生数量、学习习惯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进而了解他们沉默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5)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五、研究的条件及研究成果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一直奋战在一线,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获奖。
4.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动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明确和对策具有操作性);
个人课题方案5
一、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一)“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1、积累:就是逐渐聚集。在这里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课标》要求,让他们分层次、分学段逐步积累经典的古诗文,让其通过不断背诵、记忆,最后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经典古诗文: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策略:即方法。这里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多渠道积累古诗文的方法。
4、研究对象是小学生;
5、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策略,也就是积累古诗文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其得到更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繁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2、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使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背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经典诗文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影响力的诗文诵读积累,让学生明白“经典文化”对人的一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体现的影响,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2、研究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让学生多渠道有选择地积累优秀诗文,达到能诵读、会背诵;
3、研究如何多方位、多形式评价学生的积累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课题研究重点:探究如何多渠道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
2、课题研究难点:探究对学生的积累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培养提高小学生积累优秀诗文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积累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诵读积累经典文化中得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积累研究素材,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20xx年7、8月)
2、研究阶段:20xx年9月,学期初,针对学生实际及教学现状写好课题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开始研究。(20xx年9月――20xx年10月)
3、结题阶段: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总结、归纳、汇编装订相关资料,准备结题的相关材料。(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开展“亲近经典诗文”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经典的兴趣。研究之前,对班级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的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树立典范,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经典积累,实行必要的奖惩办法,激发学生自愿快乐积累经典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诵读积累氛围,让学生随时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如,在教室布置;班级建设;课堂内外等各方面大力营造“经典文化”氛围。
3、由课内到课外,拓宽学生积累的空间和时间。让经典积累无处不在。
4、建立好评价制度,让学生的积累在有机的评价中得到深化。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研究人员条件:XX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19年。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参与并主持过国家、省、州各级课题研究。省级骨干教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担任过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现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职务并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完全有能力胜任此课题研究。
2、研究环境保障: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深入教学实际之中,能联系实际进行有效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经典诗文的热爱,并主动参与积累;
2、让每个孩子在诵读经典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受到经典诗文的鞭策与鼓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典型案例推广)
3、让研究结硕果。⑴全班学生会背《三字经》;⑵会背诵《课程标准》里要求小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30篇。⑶组织学生参加班级以上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活动两次以上;⑷每个学生能写出积累体会一份存档;研究总结或实验报告一份;⑸有州级以上研究成果一份以上。
个人课题方案6
体育活动是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选题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于专项体能活动,很少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器械活动,形式上是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器材不丰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对孩子肢体和动作的训练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在难以确保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我们上林苑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具有强的身体。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动的总目标
1.制作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创设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体验活的乐趣。
2.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功能,使孩子德、智、体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通过探索,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级研究活动目标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
中班:通过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灵活性的运用器材,体现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过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三、操作实践
(一)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素材
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园在体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购买的和一些简单的器材,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用油桶、报纸球、绳子等制作自己使用的活动器具。如我们可以将小竹棍当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宫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饮料罐和塑料瓶,如:将粒粒橙、酸奶瓶等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还可以用各种易拉罐做成高跷,做成梅花桩练习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动。
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例如我们前面用竹子制作出来的金箍棒,我们也有很多种玩法:“钻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孙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宫”等等。还可以用一些废纸做成纸球,可以进行抛、扔、投等多种玩法尽量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为了将活动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而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既有长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我们参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目标,针对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儿,遵循层次性、操作性的原则,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目标。
1.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我们在组织形式及内容编排上尽量采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为主,内容丰富,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欢的内容,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2.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我们也将以器材为主,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提供简单的材料供游戏进行,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开展体育活动观摩》和《开展户外体育器械评比活动》,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器材的使用的科学合理,丰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我们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并针对大、中班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游戏,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评比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四、成员组成与分工
组长:肖国苗上林苑幼儿园园长,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成员:卫燕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陆续上林苑幼儿园保教主任,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杜进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成员:武晓上林苑幼儿园教师,协助做好课题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月份
研究主题内容
主持人
**年
7―8月
1.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及要求
肖国苗
2.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关文章
肖国苗
**年
9―12月
1.如何开展户外活动中体育器械的投放研究
卫燕
2.小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陆续
3.中大班“自制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的使用”观摩活动
卫燕
4.如何使体育器械在户外活动中有效使用的研究。
肖国苗
**
个人课题方案7
一、研究背景
有设立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源至20xx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学的省送培到市的学习活动 上。一位讲课老师说在现在的教学条件见中都有现代化的音响条件,由此播放出的形象更丰富,因此,作为钢琴可少采用,或许是与会老师误听为可不采用,引起哗然!由此引发本人生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即伴随衬托歌唱的演奏。 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 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单纯的节奏。 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对歌唱的意义:有对乐曲内涵的提示及对歌者情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实延展了表演的氛围。 歌唱教学的方式:钢伴 音响 自己敲击节奏 学生合着寻找韵律 效能:这一词语有多种解释,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那么,在歌唱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载体,调动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学习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保证将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的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那么,歌唱教学的效能就取决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基础知识、对歌曲类型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 分析不同方式使用过程中师生所能进行的互动可能性;
上课老师只是一个人,因此,不同的方式中老师所能发挥的能动力及能动方 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 不同方式使用过程中学生所能进行的参与可能性;因为方式有产生的主动性及被动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实际参与性上有差别。
3. 老师对方式的可驾驭性;这牵涉到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学生在感知上的实际能力。
4. 不同方式对学生课堂积极的调动;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及兴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参与的积极性上收到影响。
5. 不同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烘托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引领效果。因各种方式的优点差别而出现不同效能性。
学生对的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综合运用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投入的全面认识所学内容,在对的整体形象得以把握后能够把外部听觉和自身机体动作结合运用,从而能够形成听、击节奏、唱三者统一的协调运作,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感知力,这才实现歌唱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歌唱中不同方法的用运,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方式运用与学生歌唱学习所产生的能动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种认识或是一定的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课中的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并希望能够得出一个完善的研究内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现由想法、认识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教材下册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乡》《无锡景》《丹顶鹤的故事》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定群体 ——– 选择七年级3班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法 ——– 实行班内比较,比较不同歌曲类型出现的差别效果。
观察法 ——– 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所能实现的效果。
体验法 ——–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实际的感受及再创 作。
问卷调查法 ———- 设计问题答卷调查学生对各个方式的切生感受与认识。
六、课题研究读书目:
《中学教学法》 作者:邵祖亮 出版:上海出版社
《中小学唱歌教学法》 作 者:鲁美丽主编 陈登颐译 出 版 社:出版社
《柯达伊教育思想与匈牙利教育》杨立梅 编着 上海教育出版社。
《美学》 主编:王次��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课题研究读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20xx年2月5日至20xx年2月15日读完《中学教学法》 20xx年2月18日至20xx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3月20日读完《柯达伊教育思想与匈牙利教育》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
20xx年2月5日至20xx年2月15日读完《中学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 20xx年2月18日至20xx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3月10日读完《柯达伊教育思想与匈牙利教育》完 成读书笔记
20xx年3月11日至20xx年3月20日读完《美学》 完成读书笔记
八完成教育教学的时间:
第一阶段:20xx年2月
该阶段主要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重点,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确定研究使用的教学内容、研究对象;进行人员分工;上报课题材料。
第二阶段:
20xx年3月4日,:《渴望春天》
20xx年3月18日,:《小小的我》
20xx年4月1日,:《大海啊故乡》
20xx年4月15日,:《无锡景》
20xx年5月13日,:《丹顶鹤的故事》
该阶段主要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
20xx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个人课题方案8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因此,把写话教学提前到低年级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现实存在的困难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认真学习作文教学的学术,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后的检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前后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所取得的优势。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探索图文日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所读书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语文》江伟英着新世纪出版社
(二)、阅读设想
从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时间读1小时书,暑假期间利用每天下午时间读书。
(三)、具体时间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阅读。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图解语文》的阅读。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根据课题研究的所需选择更多书籍)。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图解语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
(二)、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现状调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学
3、xx年5月完成教学案例
五、申请结题
**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或报告的方式表现,规划方案《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课题方案9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因此,把写话教学提前到低年级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现实存在的困难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3、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认真学习作文教学的学术,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后的检测,掌握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前后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实验所取得的优势。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探索图文日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所读书目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语文》江伟英着新世纪出版社
(二)、阅读设想
从即日起至20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时间读1小时书,暑假期间利用每天下午时间读书。
(三)、具体时间安排
20xx年6月――20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阅读。
20xx年8月――20xx年9月完成《图解语文》的阅读。
20xx年10月――20xx年1月完成相关篇目的阅读。(根据课题研究的所需选择更多书籍)。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20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20xx年6月――20xx年7月
3.《图解语文》20xx年8月――20xx年9月
4.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
(二)、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xx年7月完成研究(现状调查及分析)
2、20xx年9月完成教学
3、20xx年5月完成教学案例
五、申请结题
**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或报告的方式表现。
个人课题方案10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学生来进行学习的效果和知识反馈,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到他是课堂的主人。
2、在反馈表中,学生有权评价老师和给老师提建议,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会更加亲近老师,热爱化学学习,提高化学学习成绩,给学生终身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3、通过反馈,老师能够掌握这节课学生有哪些知识没有听懂,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题目有困难,老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调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能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化学课尾就是在化学课堂即将结束剩下的3-5分钟。教学反馈即设计一份反馈表,让学生填写,包括这节课对老师的建议、没有听明白的知识和习题、学生认为的重点内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等;或设计一份当堂反馈测试卷,让学生当堂练习和巩固。老师根据反馈表或反馈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作为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提高化学成绩。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的化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上,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尽管通过作业和测验能够知道一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但毕竟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据此,我提出本课题,旨在解决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全面了解和有的放矢的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生最喜爱什么样的老师、曾经给老师提过什么样的建议、化学成绩如何等;
2、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寻找原因;
3、精心设计化学课尾教学反馈表、教学反馈试卷、教学问题统计表,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4、广泛听取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反馈表,及时作出调整;
5、统计分析历次化学考试成绩,以便作对比,检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广泛参阅相关理论著作,用以指导研究实践;
2、问卷调查法:针对目前我校学生对化学教师和化学课堂的相关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3、统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4、教学实践法:本课题研究主要安排在常规教学行为中进行,做到研究和教学有机地融合;
5、个别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反馈表的利弊,及时调整;
6、反思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行为,并在研究结束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读书目录
1、《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高帆主编);
2、《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巴班斯基著 吴文侃译);
3、《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赵中建主编);
4、《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 陆怡如译)。
六、完成读书笔记和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xxxx年9-12月:1、完成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和调查报告;2、书写《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书笔记;3、撰写2篇教学案例。
xxxx年12月至xxxx年1月: 2、书写《课堂管理技巧》读书笔记;3、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2月:1、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书;2、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有关教育教学;3、书写《论教学过程最优化》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xxxx年3月至6月:对课题进行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对课题进行推广,书写有关书面材料。
xxxx年7月至8月:书写《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9月至12月:上传相关课题材料;
20xx年1月至2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时间安排
1、课题准备(xxxx年9–11月)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2)《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读一遍。
2、课题实施(xxxx年11月至xxxx年1月)
(1)召开化学教研组会议,商量如何进行课尾教学反馈,初步设计反馈表和问题统计表,进行课堂尝试,组织教师统计分析;(2)重新修订反馈表和统计表;(3)采取“每周一清”制度,根据学生反馈的知识和习题,设计一份讲义,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练习;(4)学习《课堂管理技巧》;(5)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6)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分析,对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课题阶段性总结(xxxx年1月至xxxx年2月)
(1)对前一阶段的成果进行调查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广大,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阶段性总结。
(2)学习《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书籍。
4、课题推广应用(xxxx年3月至6月)
(1)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校其它班级进行推广应用,上相关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
(2)学习《课堂管理技巧》和《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5、课题教育教学撰写(xxxx年2月至8月)
(1)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相关教育教学。
(2)学习《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希尔伯曼著 陆怡如译)。
6、课题成果汇报(xxxx年9月至12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传材料到博客;(2)撰写结题报告。
八、申请结题
20xx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申请,结题。
xxx
个人课题方案1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对幼儿的培养存在“重知识、轻情感技能”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容忽视。为还给幼儿一个康、快乐的童年,我们将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与策略,探索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介入指导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hayingarea)、学习区(leaming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是具有幼儿特点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多元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区域活动目标的有效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等。
区域活动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有效区域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差异性的有效区域活动材料,并给予幼儿有效的启发式指导,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幼儿探究、交往、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由于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活动区活动存在拥挤、凌乱的情况。
(2)活动区设置缺乏科学性。
(3)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缺乏适宜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4)教师的指导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活动区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有很大启发。
(三)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强调人有多种智能,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智能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呈强势智能,有些呈弱势智能。这就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拥有优势,相反,在另一些领域的发展上可能显现相对的弱势,因此教育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活动区活动的宗旨就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既能让幼儿充分满足自己兴趣、展示强项,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与材料、环境互动,尝试获得知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究、交往、动手等能力,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效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通过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推进区域活动的能力。
3、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奠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区域墙饰创设及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指导策略;
(3)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对象: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中、大班。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4月–**年5月)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明确个人分工。
(3)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年6月–**年6月)
(1)对区域活动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2)召开教师会议让全体教师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
(4)骨干教师区域活动观摩研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撰写阶段性总结及,完成各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7月–**年9月)
(1)区域现场展示活动。
(2)的撰写及汇编。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科研人员能力保障:
(1)课题组主持人欧燕钦和蔡榕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水平,欧燕钦是市骨干教师,蔡榕芳是县级优秀青年教师、并在20xx年参加“福建省第六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她们撰写在各级刊物发表。
(2)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本中心幼儿园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人,县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她们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的曾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
2、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统一认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准备充分。
组长:欧燕钦蔡榕芳
组员:陈惠钦吴晋梅林丽香陈静静陈美燕郑贞
3、时间保障: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阶段经验;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成果,部署课题研究,巩固和推广研究成果;幼儿每周区域活动时间充足,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
4、经费保障:
学校核拨专用款项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实施。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调查与分析。
2、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汇编。
3、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区域活动现场展示。
5、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开展的研究》实验报告。
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年
3-5月
1.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陆续
2.如何体现体育器材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卫燕
以上是针对课题的研究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将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思路,一切从实际教育活动出发,力求此次的研究活动从实际中来,回归实践中去,最终能够通过研究改变我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是我园幼儿能够运用所投放的材料,自由组合,快乐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养成合作,互助的集体观念,自主、自信的享受游戏。
【个人课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