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日敦社幼师学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zk1MjA4Nw==&mid=2247542626&idx=1&sn=9586569c76c212a69b4109d01afcadcb
●“有点好”2023教育生活化论坛闭幕视频
教育不会自我开启,更不会自我阐述,它需要你去思考、去探索、去和更多的教育者的经验碰撞、交流,才会有回响。
今天,“有点好”2023教育生活化论坛迎来了第二天的日程和闭幕。淄博市汇英幼儿园副园长韩冰川分享了如何打造让老师和孩子共生的幸福教室;杭州云谷幼儿园园长蔡伟玲分享了在云谷孩子如何有滋有味的生活;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教体局学前教育顾问乔凤萍对生活游戏课程中的师生共长进行了阐述;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闵艳莉老师,进行了什么是教育生活,什么是幼儿生活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古秀蓉老师,对“生活”“有点好”进行了新的阐述。
她们是好的生活、好的教育的践行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坛日程第二天四位嘉宾的分享节选,重新理解幼儿园里的生活和教育。
01
打造自主生活下的幸福教室
韩冰川
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副园长
山东省特级教师
我曾经参加了一次瑞吉欧教育的环境工作坊,老师讲到,“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呢?物质环境。”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请翻译跟我去请教这个这位老师:“为什么说物质环境是排在第一位的?”
老师笑了笑说,“很简单啊,这次我们在珠海学习嘛,你来珠海住到一个酒店里,如果这个酒店非常干净整洁,环境很有品质,即便你还没有看到人,你是不是就有了一种感觉?如果你去了一个脏乱差的地方,恨不能地上的油渍会把你的鞋子粘掉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一种感觉?
我恍然大悟,当还没有人来的时候,你走到一个环境中,其实它就给了你一种感觉了,感觉就是从环境中来。所以我们创设美好的环境时,把物质环境放到第一位。
这几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你房间的状态,就是你生命的状态,我们看一个人的房间就知道他是不是在认真地生活。”我把这句话套用到我们的教室环境当中——你教室的状态,就是你们在这里生活的状态,就是三位老师的工作状态。
我们幼儿园的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会收拾自己的家,我们也举办生活美学系列活动,一起去学习并体验收拾家带给人的快乐。
回到幸福教室里,老师们也在创造美好的环境。每天下班回家之前,她们拉上窗帘、关上门、关上灯的那一刻,很多老师都会再看一遍自己的教室,心满意足的,带着一种幸福,会想到明天孩子们来到这个教室的时候,感觉是美好的。
老师们说:“教室是我们和孩子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是来工作的,但我们更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所以很多老师会把自己家里不用的小橱子、小冰箱搬到生活区里,或是淘一些东西来放到教室。她们会在教室里放一些吸引小孩子的东西,比如说每个教室都会有小动物,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还有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小物件,它也没有什么教育意义,但是摆到这里就很可爱,小孩子会很喜欢,我们大人进去都觉得很喜欢。
幸福教室是美的、有秩序的、有品质的、像家一样的。尤其是在小班,如果让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不得不离开家,那么请让他到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
02
让孩子过有滋有味的生活
蔡伟玲
杭州云谷幼儿园园长
曾参与6所幼儿园从无到有的创办
教育是等待和唤醒,真正的教育它不是让人成为一个学习的工具,而是把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潜能唤醒激发。
很多孩子去了小学、初中、高中后,眼里的光渐渐暗淡了。因为我们的教育它不是成全式的教育,它是一个淘汰制的教育,只有优胜劣汰,你只有成绩好,你才能够一步一步的往上去走,孩子在不断的考试当中挫败。
那好的教育是什么?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感受到爱、自由和支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自由,如果把你关在一个牢房里面,给你吃穿,也不用工作,你幸福吗?肯定不啊!所以自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
孩子有没有自由特别重要,有没有时空的自由、有没有想象的自由,当你给了孩子自由,给了他支持的时候,孩子身上的力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一直特别敬畏儿童。
云谷的孩子特别自主,我们每个班级升班要换教室了,孩子都自己去选,这很有意思的,孩子就跟“看房团”一样的,去看看这教室大不大;再到厕所里去瞧一瞧,这个环境整不整洁、美不美;还包括陈列的玩具到底是什么,都要考虑一下。最后他们会做一个统计,决定最终选择哪个教室。这个过程就是自主的,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同时在“看房”过程中,他们的一些话语,也反映了每一个孩子的价值取向:我要空间大、我要有露台、我要风景好……当孩子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就会知道有人喜欢玩具多、有人喜欢大、有人是看重风景,这就是多元。
长此以往,孩子就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们需要去尊重,所以这看似是只是一个选择,但在当中隐含的教育价值非常多。
03
生活游戏课程中的师生共长
乔凤萍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教体局学前教育顾问
原鄂尔多斯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园长
孩子只玩一种区域可以吗?我们幼儿园有孩子一个月只玩一种区域。老师担心,管吧,这是他自主选择的结果;不管吧,这会不会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何为全面发展?我们坚持自主选择的理由是什么?能不能相信幼儿的自主选择?这引发了基于实践很长时间的讨论……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书写区,很多小朋友其实不太喜欢书写区,但是他对书写区很敏感,他说我就是喜欢这里。
我们发现他并不是只对书写区感兴趣,在很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书写区是他兴趣的中心点,他以书写区作为中心点,在这里记录和思考,并连接到其他的区域活动,参与到别人的讨论中。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兴趣出发点,由此一圈一圈地往外延展,达到一种全面发展的状态。
回到我自己身上,我是学理科的,我觉得我的理性思维就比较好,我会以我的理性思维为出发点来理解其他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全面发展的所有内容都会照顾到。
以前老师要着急地让孩子们做计划、轮流去哪个区域,在到底老师安排还是幼儿自主选择之间纠结,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对“全面发展”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以后,我们老师就放松下来,慢慢地走向了坚定地支持儿童自主选区,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
04
共构有“自由感”的生活
闵艳莉
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员
原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园长
我们两天都在讲生活,生活到底是什么?有两个概念我们必须要把它区分清楚,一个叫做教育生活,一个叫做幼儿的生活。
什么是教育的生活呢?打个比方,小学、中学,那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叫教育的生活,什么是幼儿的生活呢?也打个比方,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外面去玩、孩子在家里面玩,完全自由自在的那种就叫做幼儿的生活。
幼儿园的生活是倾向于教育的生活,还是倾向于幼儿的生活,这是需要认真思考问题。我们需要建构起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态,才是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样子?
如果我们是把幼儿园的生活看成是教育的生活,有可能会为孩子们上一节一节的课;如果我们觉得幼儿园的生活应该更加倾向于幼儿自己的生活,那么孩子还用上幼儿园吗?他一天到晚跟着爸爸妈妈在一起自由自在的就好,他上幼儿园的价值在哪里?
幼儿园和家庭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个教育机构,所以虽然幼儿园的生活要倾向于幼儿的生活,但是也需要小心翼翼地把教育目标渗透在孩子的生活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
在讲了生活之后,就要再来追问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要做生活教育,如果不懂得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特性是什么,就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生活教育。
首先我认为生活有一个自然属性,生活是有节律的,它缓慢地流动着,它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第二,生活有它的真实属性,生活是人的生命最直接、最真实的存在状态。
第三,生活它是具有融合属性的,在生活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关系,是由多种因素相互连接构成的整体。即使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也同样如此,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它不可以像我们的分科教学那样割裂起来——语言就是语言,数学就是数学,它是融合的一种关系。
生活还有一个属性,我觉得叫做意义属性,我们必须要去找到自己的意义,因为生活是以人为核心开展的,有人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这两天我们都在谈生活教育,其实会发现有很多观点是相通的,但是每个人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你用这种方式在说你看到的观点,他用那种方式在说他看到的观点,各有各的表达,因为它可能是在理解层次,或者是对于每个人的触动的感官会有所不同,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05
闭幕演讲
古秀蓉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哲学教育研修中心副主任
大家看这两个图有什么不一样吗?有什么特点呢?这是一个小朋友突然发现的,他说:“古老师,两个耳朵合在一起就是心啊。”
如果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这个心就不在场了。但是呢,两个耳朵进去了的东西,会在你的身体里面走一圈,你的身体过往的所有的记忆就来给它加工,然后再加工,最后就会变形。
我们身处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里面的一个肉身,我们在做很多事情、很多的探索,然后聚在一起来把身体经过的东西说出来,你说出去过后,别人就是听进去,又来跟他的经验来碰撞、倾听,然后有回响。
这两天我们不断地发出:“哇!”“嗯?”“真的吗?”
“哇!”——说的真好。
“嗯?”——是不是有跟自己的经验不相符合了?
“真的吗?”——在思考。
所以我这两天会不断的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论坛?为什么是“有点好”?
你看生活化,“活”字它下面有嘴,有舌头,它是要说话、要交流的。“化”字,是两个人抱着并排,一正一倒立,它就像我们的太极图一样,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时候,所以“活”要出“变化”来。
“有点好”是什么意思?它不是什么意思,那就不要卷嘛,是不是?不用特别卓越、不用特别优秀、不一定要做行业标杆。
“有点好”是允许多元,它就一定要是真的,一定是通向内心的。要通到内心,中间是要经过很智慧的行动,经过讨论、经过主动的提问、经过思考、经过倾听,才能够到达“有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