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幼师会说,小孩子太小,太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也不太感兴趣,教他们学习实在是太费劲了。那我们的老师们,就要运用好这十个方法了。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
孩子是还小,所以抽象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记住的。所以我们要运用生动形象的物体,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那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识。
二、开展游戏
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把知识融于游戏之中,可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记忆。如:认识水,在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让幼儿进行玩水游戏,通过在水中玩插塑,让幼儿知道水是无色的,再让幼儿用小竹篓盛水,用手抓水,从而知道水会流动,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质。
三.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如:小班的小朋友认识苹果,通过看、摸、闻、尝,来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最后让幼儿画苹果,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四.动作演示
有时候孩子不懂的东西,或者比较难记忆的东西。用动作演示,幼儿就能比较准确理解并记忆。如:古诗《静夜思》中有一句“举头望明月”,其中“举头”一词,通过教师的动作演示,幼儿尝试练习,准确地理解了词意,就在以后的提问中记忆犹新。
五.常用比喻
老师在教幼儿朗诵范文诗歌、范唱歌曲、给幼儿讲故事,或者是教孩子们舞蹈动作、体育动作、绘画技巧的示范,除了要正确规范,还要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细长的叶子,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就能较容易地画出来.
六.找异同
在引导幼儿认识类似的事物时,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幼儿比较记忆.如:认识鸭子,可在认识嘴、脚时,出示鸡的样子,让幼儿比较鸡嘴和鸭嘴的形状,鸡脚和鸭脚的样子,根据不同,明确记住鸡、鸭各自的特征。
七.综合归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方法,使幼儿能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物体之间建立了逻辑关系,就会拓宽记忆的广度。比如学习交通工具时,可以告诉孩子们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都是地上的交通工具,那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水上的交通工具。让他们学习更多不同类的船。
八.发散思维
教幼儿学习知识时,要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如:引导幼儿用“白”字组成“白色”、“白天”、“白裙子”“白鞋子”等不同含义的词.又如:认识沉浮,教师可出示大小、颜色都相同的皮球、铁球各一个,让幼儿想出多种区别不同材料的球的办法,让幼儿在发散思维中达到识记的最佳效果。
九.布置作业
布置的作业就是一个任务,任务记忆,让幼儿有目的的记住一些东西,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那可以这样布置任务:在学校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那让幼儿回家找一找什么东西是长方体的,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或者在幼儿园学习了儿歌或歌曲等,让幼儿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十.加强复习
学过的东西要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复习,时间长了,就会忘掉知识。为此要不断帮助幼儿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做到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达到了强化记忆知识的目的。
总之,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还有就是,幼儿记忆力的培养和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所以老师们好好加油,一起让孩子们开心的学到更多的东西。
幼儿园手指游戏
微信:18610206462
Q Q:1861020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