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佟春凤老师直播课堂学习笔记
2017年6月14号晚上,佟春凤老师在师讯的直播平台上了一节课——让孩子听话的技巧。
老师用了技能+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孩子不听话的6大原因及解决方式。技能实用,案例贴切。让听课的人直呼:“很有用,”“全是干货”,“老师讲的太好了”。因为老师上课生动激情,让人受益匪浅,大家都不舍得课程结束,希望老师继续讲下去。现在将我的学习到的内容记录出来。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六个:
一、听不懂
孩子听不懂的原因有三个:
1,太笼统。举个例子,你和孩子说:你吃饭太慢了;你太磨蹭了;可是孩子是不明白“慢”“磨蹭”是什么意思的,这时候说话就要明确,最好有参照物。比如,你指着表和孩子说,当时钟长长的针走到几的时候,你做完了这件事,你就是“快”的,要是没做完,你就是“慢”的。像这样,能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意思和概念。
2.说话不直接。比如,老师想让孩子收拾好玩具,回到课室里坐好。有小朋友还在玩,你说“谁还在那里玩?怎么都不老师的话?”比较小的孩子只会去想“谁在哪里玩”,而不会知道,老师要让他回课室。所以,老师想让孩子做什么,就直接说出指令“不要玩了,我们回课室”,要不就一边说一边带着孩子做。
3.有差异。环境,语言习惯,等等,都会造成差异。佟老师说到自己的经历,说她十六岁时候,母亲让她去拿捞饺子用的“笊篱”,但她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只能发楞,完全不知道要去拿什么。更何况是小孩子,如果孩子不懂,就用“指,做,带”的方式,指给孩子看,做给孩子看,或者带着孩子做。
二、生理原因:
当孩子冷了,热了,累了,饿了,困了,拉了,尿了,生病时,生病前期不适时都会出现不听话的情况。
像孩子饿了的时候,饭刚来,他就跑过去,老师让他排队,他就是不听。遇到这个时候,分三个步骤:1.说孩子因为什么原因2.他的做法是什么3.告诉他现在应该如何做。就像刚才的情况,这样说“明明饿了,所以不排队就跑过去了,我们现在排一下队,一会就可以吃饭了。”这样孩子就会按照你说的做了。
三、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分三种情况:
1.喜欢你,那他就会想要表现自己,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明确好规则。
2.不喜欢你。那你就要让孩子去接受你,喜欢你。
3.焦虑。当现实和期望不对等时,孩子就容易产生焦虑。比如,老师上课玩游戏时,孩子举手了,但你没有邀请他,他觉得很伤心,就大哭,你安慰她,请他上来做游戏,他还是哭。那这个时候,可以这样哄孩子,?描述事情的事实(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孩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孩子的表现是什么)?说同理心?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刚才的情形就可以这样说:“?刚才小华举手了,老师没有请他上来做游戏,小华很伤心,哭了。?如果是我,我也会很难过的?可是老师又邀请了小华上来玩游戏,我们可以开心的去玩游戏了”。
四、现有习惯不良
现有习惯不良可能是因为:孩子第一次没有明确引导;不得当的行为没有得到明确制止;长时间形成了固定做法。这时候老师要帮他建立角色感。比如,班上可能会有一些孩子的行为不对,老师批评他,他说他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就是这么做的。这时老师不要急于批评他的长辈怎么不对,而应告诉他什么是对的,怎么做才是对的。告诉他在学校和家里是不一样的。
五、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这个时候老师要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利用环境进行教育。如不让孩子在活动室奔跑,那就不要把空间弄得太空旷,否则,孩子就会控制不住地跑,老师怎么说也不管用。老师可以调整室内桌椅的排列形式,让空间不再空旷,创造不利于奔跑的环境。
六.没有掌握能力(或者说没有掌握正确的做法)
掌握正确的做法是要有个过程的:
不知道知道
收到(理解)
做到
佟老师举了如何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教育方法。一开始告诉孩子,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孩子知道这个以后,她就做实验,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她让每个小朋友都吃一种黑色的饼干,吃完后让孩子漱口并把漱口水吐到自己看得见的地方。孩子们从变黑的水中知道了不漱口确实有一些残渣会腐蚀我们的牙齿,在亲身感受中孩子们明白了道理,习得了知识,从而转化为行动,并逐步养成了习惯。
孩子是单纯可爱的,他们也都是听话的。要让孩子听话,是有方式方法的。掌握科学的方法,需要老师们的用心的琢磨和研究,更需要用爱去包容,了解他们。用心,用情,其实,孩子会是听话、快乐的;当老师的你,也会是快乐,幸福的!
长按识别二维码赢惊喜
搜索“sxye799”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