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总是容易跟其他孩子在玩闹时发生冲突。作为充当着重要角色的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十分常见:他们会为一块小积木的暂时所有权而争执,会为别人有意无意地磕碰而回击,会为谁帮老师发铅笔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会为地球超人和战神金刚谁最厉害而大动干戈……
不同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冲突,因为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也没有掌握正确处理同伴冲突的方法,所以极易走入以下这些“误区”。
拿“对不起”当万能钥匙
豆豆在建构区不小心把小伙伴搭的积木房子推倒了,他快速并且大声地说了句“对不起”,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搭建游戏中,面对小伙伴生气的表情,豆豆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就应该原谅我!”仿佛说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所有的冲突。
将“告诉老师”当做口头禅
果果今年上大班了,一旦跟小伙伴产生冲突,他就高喊:“我要告诉老师去。”希望老师帮自己惩罚其他孩子,渐渐地,孩子们都不愿意和果果做朋友了。有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告状”是幼儿解决冲突时使用的最高频手段,一旦同伴间发生冲突,就依赖老师来帮忙。
“拼拳头”成为小霸王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在面对冲突时,往往选择具有攻击性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排队做操时,多多站到了来来的位置,来来对多多说:“你站错位置了,这是我的位置。”多多霸道地回答道:“这又没写你的名字,凭什么说是你的?有本事你就推开我。”说着又对来来挥了挥拳头,多多习惯性地攻击别人,让他成了孩子们都害怕的人,也成了孩子们远离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冲突不仅能促进个体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交往圈逐渐扩大,孩子对外关系的焦点也由亲子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移。
在幼儿园里,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老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化解冲突。
那么,老师该如何去化解孩子间的小冲突呢?
01
让孩子懂得道歉的道理
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让孩子学会的不能仅是一句“对不起”,而是要让孩子理解道歉背后的道理与意义,利用冲突促进孩子道德水平的发展。
孩子不会正确解决冲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当前发生的冲突,耐心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也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或者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判断和讨论,说一说自己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02
正确引导“爱告状”的孩子
“爱告状”的孩子往往是老师比较偏爱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打小报告,一方面是希望对方受到老师的惩罚,破坏其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寻求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基于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应做到不偏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且引导孩子正确表现自己。如告诉孩子“老师不太喜欢只是看到别人缺点的孩子,我更喜欢会对别人微笑的孩子。”
03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老师不能认为孩子还小,做错了事没关系,就迁就孩子们的错误行为,而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责任感作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孩子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同时也是孩子个性、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入手,老师要做到赏罚分明,如乐于助人的孩子,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若把同伴推倒了,老师也应及时给予批评和惩罚,并让孩子知道推倒他人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04
增强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园为孩子创造了与小伙伴们交往的机会,老师不需要在孩子产生矛盾后,立即介入并平息“风波”,替孩子处理矛盾的做法,难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老师可以大胆放手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冲突问题,让孩子通过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的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来积累社交经验。
写在最后的话:
此外,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孩子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境,让孩子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孩子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
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孩子道德水平的提高。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于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点
“”,了解芳草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