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你家是“慈母严父”,还是“严母慈父”?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父亲一般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母亲扮演慈母的角色,到底哪种方式好?
父亲扮演严父,有一方面是外面工作压力大,在家庭中更多负担着挣钱的责任。小孩子一般又比较爱闹,时常地调皮,父亲回到家大多想静静,看到小孩子不听话,直接就用严厉的方式解决,快刀斩乱麻。
这样的方式有时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时间长了,对父亲的感情产生疏离,甚至惧怕和父亲相处,因为不喜欢这种气氛,让人感到压抑。
妈妈一般看娃的时间比较长,在长期与娃相处的过程中,急性子也慢慢地磨没了,或者因为不愿意看到娃哭闹,直接同意孩子的不合理请求,孩子显得即娇且骄。
有句话叫“慈母多败儿”,妈妈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养成孩子的任性自私的性格。等孩子长大懂事后,或许还会埋怨妈妈的纵容,把自己的缺点推给妈妈的教育不当。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以前我们常说‘慈母严父’,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严母慈父’。母亲要严格而坚定,父亲要理性而且和善。”
为什么说提倡“严母慈父”?
1、更有利于孩子的良好性格养成
女性的形象让人从外表看起来有些柔弱,孩子有时也会“欺负”大人,柿子专拣软的捏,钻个漏洞,获得自己的小利益。
妈妈要温柔而坚定,严格但不要强势,在孩子的性格初长成时期,严格要求,干脆果敢,原则问题不心软,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2、“严父”出孝子,这话不可靠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孩子渴望父亲的尊重和爱护,更自信,更具安全感。
父亲时常彰显威严,经常训斥孩子,孩子在父亲面前胆小懦弱,长大后回忆起来的不是温馨,而是萦绕在心头的责骂和恐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严母慈父”,搭配不累
“慈父”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享受到温柔的父爱,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父亲却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爱。平时父亲很少责骂孩子,但当孩子做得不妥当的时候,爸爸的教育能四两拨千斤,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妈妈带娃的时间居多,更要把握好“严”和“慈”的尺度,该严的时候,彰显出威信,但不是用语言暴力让孩子屈服,而是温柔且坚定,让孩子不触碰底线,懂得理性原则。
欢迎关注@胡萝卜妈妈育儿说 高龄二胎妈妈,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