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也这么“不自律”吗?
起床、吃饭拖拉磨蹭;
写作业不仅要催,还得盯着;
看电视也得有人守着限定时间;
……
不少家长朋友苦恼:
到底怎么“管”,才能让孩子自律起来?
前几天,我们在《既要+又要+还要,居然是管孩子的正确姿势》一文中提到,家庭教育要做到“该抓该放”:
既不能事无巨细、周密掌控;
也不能完全不管、放任自流。
而且,
更不可取的方式是逼迫和控制。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到:
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孩子会有4R反应:
愤恨(Resentment)
报复(Revenge)
反叛(Rebellion)
退缩(Retreat)
被“逼”出来的自律不是自律。
那么,
什么是自律?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自律?
一起来看!
一、什么是自律
1.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有些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许,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作比较,天天贬低、嘲讽、打压自己的孩子。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内心根据外界标准的变化而不停摇摆。
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容易代际传递。很多焦虑的中年人把外界的标准加到自己身上,或者孩子身上,其实走近他们的童年时代,便会发现他们不曾被真爱过,小时候不被家长尊重和理解,长大后将同样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最终变成一个死循环。
反观那些自律的大人和小孩,言谈举止中流露着阳光和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笃定感,是发自内心地认可自我价值,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觉得自己是弥足珍贵的,觉得人生是美好的,懂得自尊自爱的孩子,才有能量去对抗人性,克服惰性,自我约束。
2. 自律的核心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快乐与痛苦的顺序。
一个自律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延迟满足的人,拥有较强的自控力,为了长远长效的收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对家长而言,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要注重方向和方法,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应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才是其学习延迟满足的自然路径。
二、怎样培养自律
1.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爱
前文提到,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家长要肯定孩子的存在,无附加条件地爱他,不随意否定孩子,不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对标。
基于幸福快乐的童年,孩子才会热爱生活,才会对未来有所期待,才能在当下对自己有高的要求。
2. 明确责任,课题分离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理论指出,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在培养孩子自律的这条路上,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分清孩子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
比如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让孩子愿意学习是父母的课题。家长要做的是努力调度孩子的学习兴趣,带孩子见识和感悟世界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以身作则,克服困难,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和陪伴的质量,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能了解他面对的困难,能及时的给予帮助;而非粗暴干涉孩子的课题,强迫、命令乃至利诱孩子来完成。
3. 只在关键问题上培养自律
自律的本质就是反人性的,强硬地对抗人性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而人类的意志力有限,因此要在关键问题、重要问题上培养孩子的自律,比如上课、阅读、屏幕时间。
不要希望自己的孩子面面俱到,十项全能。孩子在练琴上很有自律,可能在数学或者运动方面差一点;孩子在运动上很自律,有可能在别的方面会差一点。
4. 明确规则,养成习惯
以规则为基础,将需要自律的事情培养成习惯。家长要排除“吃苦”的迷思,明白习惯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习惯。
比如规定孩子的屏幕时间:每周一至周四没有屏幕时间,周五至周日每天2小时,节假日和周末一样,超时则从未来的时间里扣。
5. 可以这样鼓励孩子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说,孩子终将活成我们嘴里描述的样子。
懂得鼓励孩子,重视他的进步,也有助于增强孩子自律的内驱力,让他更加努力。
不妨这样夸孩子:
-
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
(看到孩子的坚持)
-
你坐在这里两个小时了,很耐心地在拼这些小积木,你真的很专注。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专注的)
-
你这次考试成绩提高了,你考前做复习计划,你真的很认真。
(帮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原因)
-
我注意到你主动收拾好了玩具,这就是自觉。
(突出孩子的自律自觉)
-
你在XX上进步了很多呢!
(及时肯定)
写在最后
作为家长,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认可孩子,信任孩子,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奠定自律的基石。
做好为人父母的课题,用欣赏和鼓励的目光,看孩子如何完成他的课题吧!
亿童父母学园
科学育儿助成长·亲子互动共发展
<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