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2021年9月27日,小芭发过一篇答疑。当时,这个小女孩3岁半,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得挺好,但是入园半年了却一直不和老师说话。在幼儿园之外的环境,也是不和所有陌生大人说话。妈妈不知道该咋办。
当时小芭给这位妈妈的回复,可以点蓝色划线链接看,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时隔一年十个月,这位妈妈反馈孩子现在的状态:
小芭回复这位妈妈:你家女儿很尊重自己的感觉,感觉不安全就不打开自己,感觉安全了才跟他人互动,这是一种很强的定力。
这位妈妈叹口气。
小芭接着说:我这不是安慰你,我是真的这么看。
首先,这个小女孩是有变化有成长的,而不是停滞不前。她3岁半时「入园半年了还不跟老师说话」,而现在「跟大人熟悉了之后就完全没问题」。
第二,她还是有敏锐感受力、清晰界限感的那个她。陌生大人就是不一定安全,不一定值得信任,还可能说些奇怪的话、问些孩子不想回答的问题。
希望孩子「热情地跟第一次见面的或不熟悉的大人问好」以显得有礼貌,希望孩子能比较快地跟别人熟悉起来热络起来,这是大人的愿望或者需求,不是孩子的。
现代人常常说「做自己」,这个小女孩就是在做自己。
孩子可以不费力地做自己,可以想哭就哭,可以很容易快乐,因为他们还不需要背负社会压力(希望是这样),这样,他们才有时间和空间去长,去循着自己的本性长。
当然, 做自己不等于不尊重别人,不等于为所欲为,不等于唯我独尊不关心别人。
人是社会性动物,再小的孩子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家庭是规模最小的社会群体)。孩子要在群体中发展社会性,感知和理解他人的行为、语言以及看不见的心理,学习跟人交流,学习适合于群体生活的言行。
在需要跟陌生大人打招呼的情境中,咱大人友好地打招呼,孩子会看到的。可以对孩子说“请说‘阿姨好’/‘爷爷好’”,但不要说“说‘阿姨好呀’,你怎么不说,你这孩子怎么不礼貌”。
然后,咱大人跟那对孩子来说陌生的大人聊天,分享好玩的事情,分享好吃的,孩子会从咱大人的行为中对那陌生人熟悉起来。
● 题图来自动画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姬》。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