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问
小芭您好!小孩4岁半了,看到别人东西想玩时,会说我们一起玩吧,然后把玩具抢过来就自己玩了,有时不给还打人,别人哭了她也觉得不关她的事一样,这要怎么引导呢?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小芭答:您之前是怎么引导的呢?
提问者:我是老师,每次这种时候会跟她说这东西是谁谁的要经过别人同意才能拿,会让她把玩具还给别人,基本上都不还,会跑走,让给别人道歉也不。
家长觉得孩子小,长大就好了,还说她很有自己想法。
在学校里经常打人,每次家长倒是道歉了但小孩没有意识,就不知道对待这个娃什么方法更有效,还有就是如何引导家长。
小芭:八成您也熟悉这俩词——“走过场”,“只是嘴上说说”。
从您的描述来看,这个孩子每次对别人说“我们一起玩吧”,她这句征求别人意见的话,只是走一下过场,只是嘴上说说,她并不真的关心别人同不同意。
家长觉得“孩子小,长大就好了”,还说“她很有自己想法”。
孩子小,没错,但是不是“长大就好了”呢?不一定。“很有自己想法”,这倒是一种看待这个孩子这些行为的角度。但如果只看到这一个角度,未免有点无视那些被她抢玩具、被她打的孩子的感受。咱不能只站在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去一下。
孩子现在已经4岁半,一般来说四五岁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到:
1、别人的东西不是我的东西,不能抢,想玩要经过别人同意。
而且,征得别人同意,不一定只能通过问别人“我能玩吗/我们一起玩吧”的方式。有的孩子社会性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会创造游戏吸引别人进来,大家不知不觉玩在一起。
2、我打别人,别人哭了,是因为我打了他,是跟我的行为有关系的。
如果像你说的“别人哭了她也觉得不关她的事一样。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反而叫人担心这个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她能否通过别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感知到别人。
回到你的问题:
怎么引导呢?对待这个娃什么方法更有效?如何引导家长。
? 孩子“走过场”,“只是嘴上说说”,你不要走过场,你不要只是嘴上说说,你用具体的行动。
她抢了别人玩具,让她还她不还,跑走,你别追她。等她跑到另一个地方待着了,你走过去找她,对她说“现在请跟老师一起把玩具还给小明。”她不理,你就把玩具拿起来,说“现在这个玩具要休息,在老师这里等着你,咱们一起去还给小明”。
你不着急,不催她,但你也不放弃,用你的坚持表达出「这个抢来的玩具,无论等多久,我一定会坚持到你还给别人」。
当然,不是说只有这一种做法,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她抢了别人正在玩的玩具例如积木,并没有跑走,你可以过去对她说“你也想玩这个形状的积木,我们来看看积木筐里还有没有这样的。
? 道歉、说对不起很容易成为又一个“走过场”。
眼下,针对她的情况,不用跟她说“请跟小明说对不起”,你可以把面巾纸盒拿到她跟前,对她说“小明被打疼了,哭了,请拿一张纸,递到小明手里”,或者“小明哭了,请拿一张纸,给小明擦擦眼泪”。
重要的不是让她说对不起,而是请她做「表达歉意、抚慰被她打的人的具体行动」。
? 对于家长,要想改变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行为,难。
可以反向操作,每次这个孩子打了人,家长向别人道歉,你就称赞家长“同理心、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可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身体力行给孩子做示范,理解别人的感受、别人的需要,您做得特别好。您的行为可以一点一滴地影响到孩子的。”
●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