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在因疫情停学,疫情进展备受关注的当下,觉察到每天过度关注相关消息带来的焦躁不安,小芭有意识地做出调整,关闭手机,用整块时间读一读最近想看的书。
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叫《通往幸福的教育》,作者是三川玲、白滔滔。
书中有股热忱在字里行间流淌,让小芭不知不觉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读下去,而作者对教育、对养育、对人的成长的真知灼见,更让我频频在心里击节赞叹。
这本书从“孩子为什么要去上学”这个不经常被问起,很少被认真思考,却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开始,写的全是中国家长最关心的教育问题。
父母该为孩子长大后的阶层负责吗?
生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抓成绩还能怎么办?
教育资源不公平,短期内很难改变,怎样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该给孩子立规矩,还是让孩子听话?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
早教班、兴趣班要上吗?
敏感期错过了怎么办?
……
这些问题,作者给出的回答都让小芭的心跟着平静下来。
自身十几年学校教育、二十多年教育编辑/出版工作和社会经历;
养育女儿的切身感受和经验;
对身处其中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观察和反思;
几乎读遍介绍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国家教育制度、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的书籍;
与生活在不同国家,成长于不同国家,有多方面专业学识/教育经验的人们深入研讨;
所有这些都融汇在作者的见解中,理性,切实,开阔。
小芭不打算在这里把书中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做一个提炼总结,那样你看了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益处,亲自去读这本书,跟作者直接对话,你会收获属于自己的触动和答案。
在这里想说的,是合上《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后,在我心里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
▼
1970年代生长于重庆一个县城的一位女孩,她的作文经常被全校师生传阅。长大后当作家成了她的梦想。高考后赴广州读大学,大一那年寒假,她没有回家过年,关在宿舍打算写出一部自己的著作。
春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全家团圆节日,刚上大学的她竟然能一个人留在宿舍写作而不回家,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少年隐居山洞苦心修炼?
▼
当时一定是有一种生命自发的力量,使得她这么做。
冬去春来岁月流转,当初的少年变成青年,“下山”行走世间。她做记者,当编辑,出版销量百万的书籍。然而,这些书是她编辑的,不是她写的,一晃十几年过去,三十岁的她,还没实现作家梦。
她放弃自己的梦想了吗,她还要当作家吗?
有时候,种子并没有消失,而是像看不见星星的夜空那样,在土壤中静静蕴藏。
行走途中,她遇见另一位青年。这另一位青年大学时期读的工科,他是如何追随内心声音从事写作编辑出版工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书中略有提及。从短短数语中能感知到,那很可能也是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所讲述的历险。
女儿的出生,带给他们无与伦比的幸福;养育女儿的过程,也使得他们对教育、对如何度过人生产生更清晰的认识,积淀越来越深厚的力量。
终于有一天,化成他们从广州来到北京从此“以写作为生”的行动,化成他们在清晨5点写下的一篇篇文章,化成这本《通往幸福的教育》。
“学校教育”并非从来就有,学校的形式和教育体制从诞生以来,一直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结构的变化而变。尤其是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更快。在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如此普遍的当下,书中这段话最让小芭共鸣和触动:
而且不止于此,他们把生命经验和智慧转化成一篇篇文章,建设成吸引来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华人,分享童书/育儿/生活、收获成长的一所别样“学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
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始终对人的成长、对人的精神生活保有敏锐和执着,并从身边小事开始行动,《通往幸福的教育》,一本读过后让心平静下来且充满力量的教育著作,推荐给你:
孩 子 是 脚 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