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文/邢春梅(优师教研王府园区教育督导)
以童话开启春天
我们原定3月11日举行植树节活动,因为春姑娘被雾霾眯花了眼睛,没有按时到来。
这周二,3月15日,她用“一架飞机”向孩子们捎来这样一封信:
收到信时,孩子们在教室里进行晨圈、主题课:
当老师读到最后一句:“你愿意吗?”
孩子们慷慨激昂:“我愿意!”
使得在院子里摆放树苗的我感觉整栋楼像只龙猫,摆动了几下它圆鼓鼓的身体。
楼下,一曲《爱心树遍人间》正在唱响,院子里的大小人儿随着歌声舞动身体,向太阳问好,向大地问好,向自然万物问好。
“听说,今天有一个神秘人给你们送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我问。
“是!是春姑娘。”孩子们眼神坚定地告诉我。
“啊,春姑娘真的来了吗?”我想看看是否所有孩子都相信,也让还在相信边缘的孩子能够相信。因为相信了,会让他们在做这件事时感受到更多快乐。
“来了来了!”
“春姑娘邀请我们和她一起装扮春天。”
“那你们做好准备和春姑娘一起装扮春天了吗?”我问。
“准备好了!”
孩子们的神情认真又坚定,春天的气氛、种树的热情被推上高潮。
我们设计这个开场,是顺应于儿童的泛灵论, 以春姑娘的口吻,使得孩子们对春天、对今天的种树充满期待。
认识种树工具
把树苗送到孩子手里,工具怎么用介绍给孩子。
树苗的介绍会使得孩子在认识一棵树的同时,唤起内心的使命感。这种感觉就是他的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连接,这使得孩子带着自己的心理感受与这棵树在一起。体会过这种滋味,孩子就会更懂得什么是关怀。
工具的介绍是为孩子建构如何使用工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伤。在优师教研,孩子们经常拿的都是真工具,使用真工具会使得孩子更加懂得如何在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因为儿童的经验来源于身体与物质的直接互动。
拿起树苗、挑起扁担、搬上工具、唱着歌儿,大步流星向园区后面的小树林走去。
挖坑挑水种树
冻了一个冬天的大地,挖一个坑是不容易的,需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
挖坑是一个孩子和大地亲密接触的过程,脚踩坚实的大地,手握着铲子,土偶尔撒在脚上、伙伴的身上。即使一个平常不愿意动的孩子,也会逐渐放松身体。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孩子大脑里的神经元密密麻麻地生长与连接,这就是发展。
“我们挖出了蚯蚓。”
“我们太幸运了,这块地一定很肥沃,所以蚯蚓都来了。”
“小蚯蚓可以陪着我们的树苗啦。”
“还可以给小树讲故事。”
……
运用古老的扁担,孩子可以练习平衡能力,还体会了古人的耕作方式。将来看到某个人挑着扁担的画面时,看到书上写的“扁担”时,孩子会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直接经验,而唤起心理感受,更真切地理解画面里的人或者书上的词语。
种树是一个媒介,为的是初春时期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然的环境,让他们的精神获得全然放松。
透过与同伴在这里奔跑、共同完成一件事,孩子心里会留下春日里与人群在一起的快乐印象。这种印象会支持他在将来也这么做,当他这么做时,他就会被大自然滋养。
树种成了,也奔跑玩儿了,没事也该“上桌”啦!园里大厨们做的肉夹馍和蛋挞,还有孩子们各自带来分享的小零食,劳动之后吃到美味食物,这是一个完整的“植树节”。
“我觉得今天过得还挺开心的。”一个大班女孩说。
“嗯,是。今天是过得不错。你看那些小孩,他们虽然小,不过他们今天也很开心。”旁边一个大班女孩回应。
“这个小树林虽然每天来,但今天更好一些。”另一个女孩回应。
那一刻她们正仰头朝向太阳,坐在野餐垫上,手里拿着蛋挞。
开启春季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