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观察自己,能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和别人,也能了解自己。
作者/文燕(小学实验班教育督导)
『想孩子的妈妈』
小学各个年级,有的年级去到山林基地进行山林课程,有的年级去到外地游学,总之大家都要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一个星期。
自然的,出现了各种想妈妈的孩子和想孩子的妈妈。
孩子出门在外,他想家吧,你担心他不独立;他不想家呢,你心里又失落,觉得他无情。这日子过得!
当然也可以选择另一种过法:他想家呢,说明他心里有你;他不想家呢,说明他独立……
『同一处风景,不同的印象』
山林课程,写生。
孩子们在同一处画写生,结果是——同一处风景,在不同的孩子心中,有不同的样子。
这几棵树知不知道,它们竟然映射出这么多如此不同的景象?
我们又能否用心去看每个孩子,而不是轻易评判?
(小学实验班孩子山林课程画作)
『如果她能说一句“阿姨请让开”』
我穿过一个小区,刚好幼儿园放学时间。
一个三四岁的小妹妹手握滑板车把手,大喊“走开!走开!”一直在喊。
我走出去老远,听见她和小伙伴的滑板由远及近,突然醒悟刚才那是冲我喊的,可能是担心滑板撞到我。
讲真,如果她能说一句“阿姨请让开”,我会更容易配合。
可是在她大叫的时候,站在旁边的孩子妈妈并没想到这一点,并且不厌其烦地在孩子每一句“走开”后面都搭配了一句“Go away!”
嗯,对这位妈妈来说,教英语比较重要。
『不被理解的经历很可贵』
在一次教育分享会上,因为心智结构、背景文化、经历的事情、与老师的关系等等,我们说的一些事情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这样不被理解的经历很可贵,因为突然感受到了那些在课堂上不被老师理解的孩子的感受。
不是语言的描述,是亲身的感受。然后他们后续的常见言行也就都不奇怪了:疏远课堂,玩笑话,找乐子,对作业无感……
好在,一个持续的关系下,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重新建立链接和相互的理解。
小学实验班孩子大垚原创《小慢的故事》
▼
小学实验班教师沈萍:
人性是共通的,通过认识自己,我们可以理解他人。观察自己,能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和别人,也能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是最容易的,因为我们每时每刻与自己的感受、思维相处;
认识自己也是最难的,因为我们习惯了把注意力放在外界。
那些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的老师,经常会跟我说他因此而更加理解了孩子们。我也是这样的感受。
? 更多分享,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小学实验班▼
入学咨询、报名
电话:010-58408205 17310225341
地址:北京昌平区朱辛庄321号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