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农民伯伯”,给您看一个李燕蕊老师带着长期班孩子唱的《农民伯伯》歌曲。)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农民伯伯怎么劳动?
他们怎么,播种小麦?怎么播种小麦?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播种小麦。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播种。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农民伯伯怎么劳动?
他们怎么,收割小麦?怎么收割小麦?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收割小麦。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收割。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农民伯伯怎样劳动?
他们怎么,推磨小麦?怎么推磨小麦?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推磨小麦。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推磨。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农民伯伯怎样劳动?
他们怎么,收工回家?怎么收工回家?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收工回家。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他们这样收工。
每次做这个韵律歌谣,我都能回忆起以前做农活时的点滴,这个歌谣跟我的内心是有链接的。而我的孩子,已经没地可种了,他没办法体验到我小时候参加农忙的辛苦和乐趣。幸好,他在山林基地长期班去年参加了秋耕课,今年参与了春耕课,孩子享受到了播种、收获的喜悦,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去年,看到孩子在秋收后,每天还拿着铁锹去地里寻找遗漏的萝卜,哪怕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萝卜根儿,都兴奋的跟挖到宝石一样,两眼放光。
今年,那天接孩子放学,看到孩子小心翼翼的捧着自己的水杯走出教室,满眼放着光,神秘的对我说:“妈妈,你打开水杯,里面有神秘的礼物送给你!”我用同样惊喜的心情,慢慢的打开了杯子……
源源用兴奋的声调对我说:“妈妈,尝尝吧,这是我们自己收的菜,自己做的疙瘩汤,可好喝了!”真的,当时,我是怀着神圣的心情去品尝:这带着孩子对妈妈的爱、带着对自己劳动后无限成就感的疙瘩汤。
我泯了一口,源源急切的问:“怎么样?妈妈?是不是很鲜美啊?”
我用赞赏的目光,愉悦的神情回应:“哇,真的很鲜美耶,我太喜欢喝了!谢谢宝贝儿!我要把它全部都喝掉!”
孩子脸上的笑容绽放的比花儿还美,眼睛散发出来的光泽比他考了100分还要璀璨,他的声调也高了:“妈妈,我也觉的这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汤,里面的菜是我切的!”
“我们还做了菠菜炒鸡蛋,我还掌勺了呢!”
“我们……”
孩子分享了自己的喜悦后,就跑去玩了,看着他的背影,‘这美妙的春耕课’几个字飘进了我的脑海,拉远了我的思绪:
春耕时间到了,需要整理一块属于春季长期班自己的地,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翻土,捡树根,打田梗。
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大孩子干得比较起劲,但是小孩子还是被蚂蚁啊,小土块块啊什么的吸引过去了,很快的,士气被瓦解,原来干的起劲的也不干了,老师发现状况后,立马召开生产会议。
李燕蕊老师把所有孩子都召集在一起:“孩子们,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整理耕地,可是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领孩子发现问题)
于是,孩子们争相发言:
“有些人没有整理,就直接去玩了!”
“有些人捡了几下就跑了。”
“有些人跑了,我们也不想整理了。”
……
小蕊老师说:“是啊,那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把问题抛给孩子,引领大家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又各抒己见啦:
“我们一起干活吧,干完再离开一起去玩。”
“刚才跑的人,现在别跑了。”
“是啊,我们快快干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大孩子力气大,小孩子力气小,我们大孩子负责翻土,你们小孩子负责捡树枝,好不好?”
……
一个别开生面的生产大会,就这样热烈的进行着,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良好教机的呈现,李燕蕊老师很好的把握了这次教机,会议结束时,孩子们用自己思考出来的方案把问题给解决掉了。
接下来,孩子们都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大孩子们不断的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分工合作,例如:
找来一个桶,我们俩铲土,把土铲到桶里,你们俩负责抬土,这样,就不用每人铲一铁锹土再来回跑了,解决问题的智慧就这样在体验中产生了……
到了休息时间,小蕊老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大家可以自由玩耍啦。”
田源说:“不行,即使我干的大汗淋漓了,也不想去休息。”
小虎说:“对,我们还要接着再干!”
哈哈,这还干上瘾来啦。
来,我们看看这支热火朝天的爱心生产队,整理土地,打田梗的场面:
播种后,孩子们就开始画春耕记录啦:
每天的室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去照顾这些田地,孩子们会去浇浇水,或者跟小芽芽们说说话,唱歌给它们听,看着种子慢慢的发芽、小芽芽慢慢的长大,从春天,到了夏天,…
乖乖,一下子提了三大桶水啊!臂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吧?
伙计们,咱们研究一下这开的是神马花儿吧:
对啦,你猜对了,这个小伙子背的神器就是老师们收集的瓶子,每天孩子们都是提着它们去给小苗苗浇水的,浇完后,再集中,循环利用:
小苗苗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慢慢的长大了:
有耕耘,自会有收获,付出了辛劳,收获的将是喜悦,大丰收的时刻到啦:
广告时间到:
纯天然、纯有机,喝着井水,听着孩子们歌声长大的爱心蔬菜,大家都来看看哟,当然,只是馋馋你而已,万金不卖,这是属于爱心班小朋友们的,嘿嘿:
帅哥哥、美姐姐坐在一起择菜,养眼吧:
择下来的菜叶子,咱不能浪费啊,我们一起去喂羊妈妈和小羊宝宝吧:
回到教室,大家再一起做点面疙瘩,做个有机疙瘩汤,怎么样?啧啧,想想都流口水啦:
所有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轮流掌勺,体验着把植物转换成食物的美妙过程:
当当当,美妙佳肴出锅喽,虽然看上去色相不怎么样哈,但是听说小盆友们开心极了,个个眉开眼笑的边说太好吃啦,边把汤都沾着馒头吃光光啦,谁说孩子不爱吃蔬菜?在这儿可是抢着吃的哟:
本文开篇提到的源源给我带回来的神秘礼物,就是他从自己碗里倒出了一小半疙瘩汤,装到了水杯里,想的是跟妈妈分享收获的喜悦:
地不在大,有心则广;菜不在多,有爱则香!
斯是陋院,惟吾勤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萌娃,往来无木偶。
可以滑滑梯,唱歌谣。
无动画片之乱目,无考试之扰心。
来北京芭学园山林基地,
源妈云:“小儿成长,何愁之有?”
想听我们在长期班故事的亲们,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田源妈妈会继续带着你一起来感受山林,感受长期班。
芭学园山林基地长期班课程介绍
-
课程目标:
通过三个月的时间,让孩子经历芭学园一年四季课程的全过程。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帮助孩子改良原有模式中阻碍孩子发展的不良模式,建构智力自主、道德自律、皮实抗燥、具有良好感受力的人格特质,进而使孩子成长起能够起面对未来学习、生活和之后面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2.课程对象:3—5岁半的孩子和家长
3.课程大纲:(共三个月)
第一阶段:亲子课程
通过亲子课程,使家长跟家长、家长跟老师、老师跟孩子之间产生初步的情感链接,消除原有的陌生感,为一下阶段的课程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家长发现原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不恰当的行为模式。
第二阶段:主题课程
如果孩子从小不是在深入工作(玩耍)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可能缺乏创造性地使用工作材料来实现自己想法的经验。如果孩子长这么大很少获得工作的愉悦,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工作。这一习惯不会随着他们的年龄成长自动改变,如果孩子不能工作(玩耍),将来他们就很难为学业努力,他们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在三个月的第二阶段,我们安排了主题课程,利用主题课程的工作机会帮助孩子能够工作并爱上工作。
我们开设丰富的功能区,引领孩子进入工作,同时进行品行建构,使孩子在第一个月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第三阶段:农耕课程
孩子不能深入工作,除了工作的习惯没有养成,还因为家庭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不能给孩子深入工作提供支持。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经验的体验,孩子拿到教室的工作材料或将来学习知识时,就没有储存信息作为支持,就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所以我们安排农业课程,利用这种多信息、多刺激的工作,来为孩子获得丰富的储存信息,为下一步课程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生成课程
人类在实践后必须通过总结归纳,把经验、体验、感觉、知识、技术,统合在自己的个人知识系统中。孩子在经历了农耕后,会获得很多新知识和新体验,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取出来,形成一个课题,系统地探索和工作,这就是幼儿的生成课程。这一内容把孩子从广泛探索带入到系统深入的探索之中,帮助孩子养成逻辑和系统的行为能力。
第五阶段:大型搭建
在系统地探索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之后,孩子需要了解,我们所探索的知识和自然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为了建构这样的习惯和认识,我们在本阶段设置了大型搭建,即把生成课程中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拿出来,建造呈现为可使用的事物。这样孩子知道我们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需要的生活。
第六阶段:深入工作
在经历了以上五个阶段之后,我们的孩子已经不是刚开始的心智水平,他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中,已经承载了前五个阶段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用自己的方式、自己选择材料来整理它们。
当这些阶段都完成时,孩子的大脑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需求,对自己的认识、体力、心力都得到了提升。
4.家长活动安排
(1) 开班说明会
(2) 一月一次家长会。
(3) 特殊活动日(奇装异服日、家长戏剧日)
(4) 支持家长自行成立家长互助会
5.课程时间安排( 共三期,每期时间3个月) 每期满班25个家庭
春季班:3月16日—6月16日
夏季班:6月22日—9月22日
秋季班:10月9日—1月9日
6.课程收费 :
课程费用:34000元
(费用包含:一大一小食宿费用,孩子课程和艺术课费用)
7.咨询、报名联系方式 :
电话报名:010—81732250 ,
联系人:幼师 13911521240 英子老师13953275918
(可以给老师发手机短信报名)
微信报名:微信号:13953275918 验证信息:山林基地
报名需提供以下资料:家长姓名、手机号、孩子姓名、年龄、性别、所报课程名称+时间档期
8.山林基地地点:
北京市昌平区 小汤山兴寿镇雪雅小庄温泉乡村酒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李跃儿芭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