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写在前面的话
学习热情旺盛,学习资源多,分身乏术且时间不够用,怎么办?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的学员们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但我们想到了解决办法——协同互助,共学共享。
在SECEE,我们一直强调“课是用来学的,不仅仅是用来买的”。因此,SECEE的导师们会在社群时不时挥动“小皮鞭”鼓励大家有计划、有节奏地完成自己报名的课程。
与此同时,我们相信更高质量的学习是输出,我们也会鼓励大家从输入转化成为输出,将课程笔记做高质量输出甚至分享。(因此,加入SECEE不仅仅是报名某课程或项目,更是加入了一个高质量的幼教学习型组织甚至大家庭!)
这份笔记是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学成员易一老师基于万千教育&学前教育能量站: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主题分享的总结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噢!
本期协同笔记的学霸:易一
备注:本如果你想获得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的更多高质量专业学习笔记,请【关注】SECEE微信公众号并【订阅】本推文专辑。
来源:Pexels – Anastasia Shuraeva
图片: 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8945217/
全文字数:3128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思维导图笔记,来源于SECEE成员易一??
1
概念阐释
● 项目活动vs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项目活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方法,与常被提起的直接教学法、间接教学法一样。项目教学法是儿童对自己感兴趣且充分了解的主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特点:教学方法、主题、深度探究、幼儿有意义、领域整合。
● 项目教学法vs主题活动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两者本不是一个领域的内容,故不能在一起比较。
● 项目活动vs主题活动
项目活动一定时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不一定是项目活动。
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个概念和话题,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使一段时间班级内大多数活动的内容与主题相关联的一种内容的组织方式。
● 项目活动VS生成课程
项目活动是生成课程,而生成课程不一定是项目活动。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牵着孩子走的课程,生成课程的核心带有教育意图的教师与处于一定情境中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而确定课程的过程。
● 项目活动vs深度学习
项目活动一定深度学习,但是深度学习不一定是项目活动。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 项目活动vs核心素养:
项目活动一定会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但不是核心素养不一定只需要通过项目活动来实现。核心素养的5c模型,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合作、文化理解和传承。
2
幼儿兴趣的再认识
在幼儿园中常常通过询问、提问、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调查,收集到的兴趣可能并非幼儿真正的兴趣。
幼儿真正的兴趣通常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多观察幼儿的行为,多留心日常和幼儿相处中语言中自然流露的兴趣。
3
项目活动的三个阶段
● 第一项目活动的开始:选择主题(源于幼儿的兴趣、教师提出、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计划(教师和幼儿分别绘制主题网络图,主题网络图可以为教师提供儿童的兴趣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的时机,也能够为接下来可能开展的活动做好预备)
● 第二项目活动的开展:提供探究的情境(调整时间和空间、搜集工具和材料、吸引并鼓励家长参与、选择参访地并做准备)——实地参观访问——团体交流谈论
● 第三项目活动的结束:高潮时间(回顾并讨论主题网络图;产看作品或档案;绘画或写生;制作有关项目活动的书籍;角色扮演)
4
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一项目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幼儿的兴趣的,并且经过评估幼儿的兴趣是有价值的。
● 第二项目活动的主题除了幼儿感兴趣,还要看是否具有可行性。例如是否有共同的知识经验,是否贴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否有亲自调查观察访问的机会,是否有指向相关课程目标的价值等。如果主题的确定没有基于这些条件来确定,那就会出现主题活动进展不下去,幼儿不感兴趣等常见的问题。
● 第三项目活动网络图的绘制是自下而上的。这样子才能够聚焦到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而幼儿园中常见的主题网络图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确定了主题再进行网络的绘画,这样会使得网络图不能够贴合幼儿的时机兴趣,这背后其实也反应教师的教育观念。
● 第四项目活动主题网络图绘制之后是需要将专业的技能标准、目标和幼儿的主题概念相联系的。需要推测项目中可能发生的活动,并创设相关的活动情景。而幼儿园中常见的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是缺少这些步骤的,这也就导致项目活动开展完了,教师只知道开展了那些活动,却说不出具体发展了哪些能力,教师对活动的目标把握不清楚,导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错失了很多很好的教育契机。
● 第五项目活动要追随幼儿的兴趣,修改网络图。在幼儿园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多长时间合适呢?”“我这个主题网络图上的活动进行不完怎么办?”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思维误区,就那就是主题网络上的内容我必须一个个落实,这说明教师对项目活动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概念尚未厘清,实际上网络图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修改的。
● 第六项目活动需要时间、空间等多中要素的参与。如幼儿园的时间划分的过于的精细,每十多分钟就有一个活动安排,在这样的时间安排下,项目活动就难以实施。幼儿园的课程是跟时间、空间有关系的,时空的交错形式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模式,要想改变幼儿园的课程形式,要从时间和空间进行。
● 第七项目活动的高潮阶段是要幼儿来进行演示、报告和分享的。而实际上幼儿园中主题开展完是缺少高潮阶段的这一环节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总结,写成课程故事,幼儿在高潮阶段的参与感是较低的,这不利于幼儿的自我反思,也不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
内容编辑:易一老师
视觉设计:景娴老师
内容审核:牛牛老师
6月绽放,7月芬芳
一半在远方,一半在行囊
分割线 本尊
SECEE学前教育能量站简介
更多学前教育专业资讯,扫描二维码
快加入,收获你全人成长能量加油站
全球幼教人Networking
视频号 | 学前教育能量站
小红书|牛牛博士
你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