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科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支援者”和“引路人”。科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提供足够的素材,以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观察、操作和探索的机会。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内容在注意尽可能接近幼儿生活的同时,不能忽视活动结果对幼儿生活的回归。过程性的多元与动态的评价,是提高幼儿积极有效地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一、准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的基础角色定位,首先是做好一名“旁观者”。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才能减少活动中口口相传的比率,才能细致地关注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判断科学活动开展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标准。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感,获得自我满足的愉悦,知识的传递是第二位的。缺乏幼儿的兴趣支撑,必然是一次失败的科学活动。
教师还必须做好一位“支援者”。这要求我们要能包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错误,对于幼儿的错误要予以宽容和理解,幼儿才会在活动中大胆地去探索。给每一个幼儿以安全感,尊重他们的独特看法和间接,并能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是对一个合格的“支援者”的基本要求。
我们还应注意到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不同幼儿之间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并充分利用这些差异性,以促进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成长。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更应做好一名“引路人”。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聪明的动物》中,要使孩子们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这些动物中,有的是孩子们常见的,有的是孩子们平时很少关注的,或者只能是孩子们通过其它媒介才能接触和了解到的。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掌握认识的顺序,并在适当的时机及时回应,逐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展现自我、提升经验的时间和机会。
二、充足的素材保障。
幼儿科学活动的展开,一定要有足够的素材进行支撑,这些素材才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好具体和可观察。幼儿需要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也是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的中介和桥梁。
教师要有敏锐的心灵和广泛的视角,关注儿童的的兴趣和需要,就是灵活地选择活动内容,关注幼儿自发活动的焦点,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偶发性科学活动由此展开。有一个孩子带来了一只蚕宝宝,很多幼儿都没有见过,好奇心让他们围拢在一起议论纷纷。我鼓励孩子们勇敢地伸出手轻轻地摸一摸,让带来蚕宝宝的孩子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蚕宝宝生长的知识,这让小家伙感到了极大的骄傲和满足,其他的孩子眼睛一眨都不眨,听得入神极了。丰富的充足的材料,会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探索的条件和机会。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引发不同水平幼儿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入。科学活动的关键不是师生之间的静态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老师引领下,学生自身的活动,以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充足的素材,是达成这一目标的的重要保证。
三、密切的生活联系。
大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几乎都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但在活动的过程中以及活动的结果,都要注意到对生活的回归。幼儿科学活动既要符合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通过这种回归,才能将挑战后的收获得以落实。
回归的过程,还可以有效地促动孩子们更积极地在活动中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让他们更投入地去观察事物和思考事物的发生和结果。
孩子们在《好玩的三角架》活动中,先是兴趣盎然地尝试着用彩棒把油泥撑起来,引导孩子们在操作中思考:你是怎么做的,用了几根彩棒?让孩子们获得认知,用三根彩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将油泥撑起来。在操作和思考中的收获,再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想一想,你在平时见过哪些像这样又简便又稳固地支撑物体的架子呢?最后通过PPT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三角架,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巩固和强化认知,从而进一步的使教育活动内容回归到了幼儿日常生活中。
四、科学的评价体系。
多元和动态的评价,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性差异,对每个幼儿的闪光点都能给予积极肯定,使他们增强信心,让每一个幼儿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活动的形式,要全方位、多角度,达到均衡。要注意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尽量让幼儿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尽情地让其充分发挥。单一呆板的活动方式,也必然使得教师难以展开积极的评价,只能使一部分孩子得到发展而其他孩子都成为了陪衬,渐渐地会消磨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对于幼儿后继学习和生活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反弹》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玩玩具时的发现告诉给老师和同伴,有的孩子迫不急待地把我叫到他的身边,边操作手中的玩具一边告诉我他的发现:“佘老师,我把拉力器用力一拉,橡皮筋变长了,我把手松开,像皮筋又缩回去了。”还有一个孩子嘴里吹着大气球跑到我的面前说:“佘老师,你看,我用力一吹气球,它变大了,放开了,它又变小了。”尽管有的孩子表述的不够准确,观察的角度也与教师的要求相去甚远,但是孩子们的这种热情却让我怎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美。
科学活动不是师生之间的静态知识传递,而是在老师引领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以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掌握方法。不能以科学活动的探究结果作为评价的单一标准,应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不怕困难和勇于尝试的精神,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如此,才能培养出“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让他们愉快地走进科学的殿堂。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