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年龄特点、寻找生活线索、挖掘周边资源、创设支持氛围,这些理念和方法指导着教师们的实践。于是,在自然角里,教师不再是主角。
文/王晓燕
杨浦区延吉幼儿园
《上海托幼》相约名师专栏作者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作为新手园长参加培训班时,最怕专家导师问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课程建设中有何困惑、幼儿园的体验课程有哪些特色等。在我介绍了我们的做法,以及遇到的瓶颈问题后,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可以先去听一听教师的声音,听听他们对体验课程的理解,了解一下他们遇到的困难,因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课程的领导者。
于是,借助园内正在开展的“自然角”教研活动,我尝试着去听一听教师的声音。确实,我听到了一些“牢骚”话:
“自然角创设其实都是老师在做。”
“保育员都可以转行做花匠了。”
“美丽背后都是我们的辛劳啊!”
“孩子们基本上只有三分钟热度。”
“家长们在孩子小班时候还蛮新鲜,到大班时已经漠然了。”
……
围绕着这些真实的声音,我和教师们再一次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的年龄特点。文件中有关“幼儿持续关注时间短”“创设支持性的心理氛围”等这些曾被教师忽视的文字开始被教师关注,不仅引发大家的讨论,加深了大家的理解,还指引着教师去改变实践行为。
对于如何做到“挖掘贴近生活的素材”,教师们认为,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应该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为了引发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爱美的教师们首先想到的是花茶、果汁、彩妆、香水……因为,这些也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的、鲜活的材料。于是——
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孩子们走进“佳龙小区”和“黄兴公园”去寻花闻香,然后找找和植物花香有关的用品——香皂、沐浴露、养生茶等。
孩子们“闻香识美”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游戏内容。他们捡花瓣、做香水、染美甲,爱花的情感在心中萌发,探究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又如,如何“寻找符合年龄的材料”?幼儿能够持续关注一件事物的时间较短,如何引发孩子们的持续关注?在自然角中提供的材料要经常让孩子看到变化。于是——
教师们从寻找让孩子们在短时期内能见到成果的植物开始。很快,借助便捷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发现了“识花君”软件,并从中找到了能够在两个星期内成熟的芽菜类和菌菇类的植物,作为孩子在自然角中主要的观察植物。
再如,如何“创设支持性的氛围”?只有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的教师,才能感染和带动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于是——
针对孩子“爱管闲事”的年龄特点,教师向孩子提出了“请你们每天提醒老师去自然角看一看、记一记”的请求。
刚开始的几天,孩子都记得提醒教师去观察自然角:“老师,今天你看了没有?”“老师,今天你记了没有?”渐渐地,他们开始发现菌菇每天都在变化和长大。
一个星期后,孩子们对教师的提醒从“老师,你看了没有”转变为“老师,我发现了……”孩子们从无意观察转向有意关注,从旁观者转向参与者。两个星期后,当他们看着教师将菌菇收割下来,看着菌菇在锅中翻炒后成为可口的午餐时,一种成就感在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这一天的午餐对孩子们来说是难忘的,因为吃的是他们亲手种植的菌菇。孩子们还由此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悉心的照料,只要坚持每天看一看,每天动手浇浇水,每个人都能成为“护花使者”,并拥有劳动的果实。
解读年龄特点、寻找生活线索、挖掘周边资源、创设支持氛围,这些理念和方法指导着教师们的实践。于是,在自然角里,教师不再是主角。我们看到了积极投入的幼儿、主动配合的家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家长们说:“不羡慕年薪百万,只羡慕幼儿园里的天然美食。”“老师,如果需要柴米油盐,群里吼一下,我们家离幼儿园最近。”“老师,难怪我们家宝宝最近每天7点钟就要往幼儿园跑,原来那里有他每天要关注的‘宝贝’”……带着真情实感的体验才会让人终身难忘。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