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逆转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感动我们的是,在挫折面前,女排运动员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靠着“一分一分地咬”的精神和韧劲,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为冠军欢呼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女排越挫越勇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可见,挫折并不是件坏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提到,要让学生“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文/邱丽媛
专家支持
李凌(发展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副教授)
杨华(宝山区红星幼儿园园长)
吉莉(宝山区红星幼儿园教师)
”
孩子遇到挫折,可以哭吗
源源和好朋友下棋连输两局,她的心情糟透了,大声嚷着:“我再也不要下棋了。”
安全剪刀总是不够锋利,经常连纸也剪不断,妞妞气得把剪刀扔在地上。
上课的时候,小凯的一个大胆设想被大家嘲笑了,回家的路上他一言不发,一直撅着嘴。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表现出沮丧、懊恼、生气的情绪,父母会不会这样回应:“没什么。”“男子汉,不可以哭。”“遇到点小挫折就这么脆弱,以后怎么办?”“真是个输不起的孩子。”
其实,沮丧、懊恼、生气甚至是哭泣都是正常的反应,因为挫折本来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失败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难过,并不能用简单一句“没什么”草草带过。有的孩子会强忍着泪水,虽然嘴上说“要坚强”,可是眼眶明明已经红了。“不可以哭”的背后是压抑,让孩子独自消化消极情绪,当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消化不了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坏的结果,比如,抑郁、反弹。
所以,失败后,难过可以有,眼泪也可以流。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可以有怯懦、软弱的时候,也可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
当挫折来临时……
经常给孩子泼冷水?
“要经常给孩子泼泼冷水,唱唱反调,这样他才知道这个社会不那么友善,以后更有面对挫折的勇气。”一位家长如是说。
有些家长很少表扬孩子,就是怕孩子“翘尾巴”,要挫挫他的自负情绪,甚至还会对着孩子说些风凉话。这种“制冷”的手段未必就能使孩子更坚强,更能坚持,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少感情伤害。比起恶狠狠地事先警告,不如平静地让孩子体验真实的世界,让家和家人成为孩子安全感的基地。
一有挫折立刻妥协?
晚饭后,全家一起玩纸牌比大小的游戏,最后手里筹码最多的为胜。玩了一会儿,只见佳佳手里紧紧地攥着逐渐减少的筹码,小脸憋得通红。“我要输了……”佳佳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没有啊,妈妈的牌比你的还少呢。”“是啊是啊,你这次就是最大。”爷爷赶紧把手里最小的牌拿出来。佳佳还是哭着不肯再玩。
有些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知道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孩子有成功感、自豪感,不能让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在游戏中会故意示弱、谦让,结果孩子却因此更容易受伤。不能让孩子输——家长传递的信息本身就是失败不好,孩子承受不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抗挫能力会不断提高,成人要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引导。小年龄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关键时候托一把,尽量让孩子成功,安抚他的情绪。大年龄的孩子,成人要做好榜样作用,比如输了拍拍头:“这个好像不是我的强项!”“但愿下一次运气能好点。”孩子也就不会把输看成是很不好的事,不至于太过害怕。
引导孩子从更多角度进行归因,不至于一输就伤自尊。让孩子知道,努力了也不一定都成功,可以找一些调节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听音乐、找好朋友倾诉、做喜欢的事情、运动一下。如果是因为能力水平的差异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割目标,小步递进,激励孩子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比如,把连续跳绳30个的目标转化成每天多跳1个,是不是就轻松、简单许多?
在孩子面前回避负面情绪?
妈妈在单位这一轮的升职竞选中败下阵来,更让人难过的是,被选上的是一位表现平平的同事。妈妈觉得很受伤,回家后该怎么面对孩子,是吐露心事,还是佯装开心呢?妈妈有点犹豫。
家长自己遇到挫折,担心不良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其实不然,和孩子分享挫折,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情绪,感同身受,可以让孩子平静地接受真实的生活,学习迁移。听说妈妈很难过,孩子也会做出自己的反应,比如心疼,比如会想方设法安慰“妈妈不要生气”,孩子在学习照顾妈妈的同时也做了一次心灵上的按摩。在和妈妈分担难过的心情时,孩子有了一次换角度想问题的锻炼机会,以后遇事会更老练。
在分享了心情之后,如果还能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这次没成功,下次一定行”“让我想一想”“我会做得更好”,是给孩子很好的示范。
TIPS:直面挫折,专家建议
面对消极情绪,家长可以做这样的3件事:
第一,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能够分辨、了解这是怎样的情绪。
第二,体恤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产生共情,比如“我知道,你有点难过”“你有点难过对不对”,让孩子感受到情绪被包容和接纳。
第三,待孩子平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宣泄,比如“你很难过,下次你生气的时候可以……”“你不开心了,可以自己在房间里看书或者画画”。
对孩子来说,学会直面挫折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它需要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即知道挫折是无法逃避的,平复情绪、理智面对挫折,最后采取恰当的方法克服困难。
本文选自《亲子生活》,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