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淼鑫(嘉定区安亭幼儿园)
在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已经从不同的高低结构活动中获取了一些关于水的科学活动经验,如沉与浮等。但孩子们往往在观察、比较、记录的过程中比较随意,缺少目的性和方法,容易忽略细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细致观察是孩子探究世界的第一步,并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对大班孩子来说,有效的观察、比较、记录非常重要,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充分观察、比较、记录,提升科学素养。
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本次活动的核心。根据我班孩子活泼好动、爱表现、爱探究的情况,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洞——两个高低不同的洞——两个同一高度的洞”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需要孩子运用预测、讨论、操作等方法进行活动,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观察比较、猜测判断、推理思考等逻辑思维能力。
1.初步发现有洞的瓶子与水的关系,对实验操作感兴趣。
2.会运用观察、记录、比较等方法进行实验,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1.有一个洞的瓶子、有上下2个洞的瓶子、同一高度上有2个洞的瓶子(人手一份)。
2.两人一个水盆。
3.记录材料若干。
4.音乐(配乐用)等。
一、导入
1.出示瓶子(有一个红色洞的瓶子)。
2.提问:瓶子里装满了水,让瓶子立起来,会发生什么?(教师操作,集体验证。)
3.小结:瓶子上有洞,水就漏出来了。
【设计意图:提供有洞的瓶子,让幼儿玩游戏,能引发他们对“水”和“洞”关系的回忆,以此激发兴趣。】
二、第一次实验
1.提问:在瓶子里装满水,把瓶子立起来,且不能把洞口堵住,有可能让瓶子不漏水吗?
2.提出游戏要求:
(1)一人一个瓶子,两个人一个水盆。
(2)在瓶子里装满水,盖上瓶盖,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听清要求、对发生的现象感兴趣。
3.交流分享:
(1)重点提问:你看到的现象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结:原来盖紧瓶口,水就漏不出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尝试和观察发现“有一个洞的瓶子装满水,盖上瓶盖,水不会漏出来”这个现象。实验现象与幼儿原来的猜想发生了冲突,是幼儿意料之外的,因此实验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第二次实验
1.出示瓶子:这个瓶子和刚刚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有上、下2个洞。)
2.在有2个洞的瓶子里装满水,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分别会发生什么?说说自己的猜想。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现象统计表,幼儿投票。
4.提出要求:
(1)一人一个瓶子,两个人一个水盆。
(2)在瓶子里装满水,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3)观察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两种情况,将发现记录在纸上。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记录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幼儿是否能与之前预测的现象进行比较。
5.交流分享:
你发现了什么?(关注幼儿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记录的呈现。)
(1)预设幼儿可能发生的情况:
① 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洞高,漏得近;洞低,漏得远;水多,漏得远;水少,漏得近。水面高于洞会漏,水面低于洞不会漏。
② 拧紧瓶盖,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2)小结:我们发现,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上面的水漏得近,下面的水漏得远;而拧紧瓶盖,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通过猜测、实验、观察、记录、比较,发现盖瓶盖和不盖瓶盖时,不同高低的洞与水流发生的有趣现象,并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水和洞的关系。实验过程和观察过程对幼儿的思维都有很大的挑战,要做到细致观察。】
四、第三次实验
1.出示瓶子:这个瓶子和刚刚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有2个洞在瓶子上的同一高度。)
2.重点提问:在这个瓶子里装满水,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会发生什么?
3.幼儿讨论猜测。
4.提出要求:
(1)一人一个瓶子,两个人一个水盆。
(2)在瓶子里装满水,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3)观察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两种情况,将发现记录在纸上。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记录了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幼儿是否能迁移第一、第二次实验经验,并与之前预测的现象进行比较。
5.交流分享:
你发现了什么?
(1)预设幼儿可能发生的情况:
① 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漏得一样远。
② 拧紧瓶盖,2个洞都不漏水。
(2)小结:不盖瓶盖,同一高度的2个洞都漏水,漏得一样远;盖上瓶盖,同一高度的2个洞都不漏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加大了对幼儿的挑战,实验现象与幼儿原来的猜想发生了冲突,与前一次实验结果对比“从一个洞漏水,一个洞不漏水转变为2个洞都不漏水”,这样的过程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
在这些瓶子里都装入水,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回教室继续探索。(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水的位置、水量等变化。)
(在探索区投放更多水位不同、水量不同的矿泉水瓶,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探索,进一步发现不同条件下水和洞的关系。)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