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时毓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雪已至,气温却依旧任性地忽高忽低,幼儿园中开始“流行”起咳嗽来,大有你方“咳”罢我登台的气象。但有的宝宝咳几天就会自然痊愈,有的宝宝咳上几个月也不见好。
当宝宝咳不停时,爸爸妈妈就开始着急:有的急于给宝宝吃各种止咳药,有的忙着找各种“小偏方”……其实这些做法,很可能反而耽误病情。爸爸妈妈需要了解引起宝宝咳嗽的原因,掌握一些关于咳嗽的基本常识,以免陷入误区。
咳嗽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
宝宝咳嗽了,赶紧给他吃止咳药,不然会越来越严重。
咳嗽是人体的一个防御动作,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机制。宝宝咳嗽有痰时,因为其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如果这时服用止咳药,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内,不仅会加重炎症,导致咳嗽加剧,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他部位,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所以,这时化痰远比止咳重要,家长切记不可在未查清咳嗽的原因时,就盲目给宝宝服用止咳药。
×
据说网上各种治疗咳嗽的‘小偏方’很有效,没必要给宝宝吃止咳药。
如果家长能辨明宝宝咳嗽的性质,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治疗咳嗽的食疗“小偏方”,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川贝雪梨汤可以治疗痰多咳嗽,枇杷叶煮水可以治疗久咳痰少,百合绿豆汤可以治疗由肺虚引发的久咳不止,葱姜粥可以治疗风寒咳嗽等。但是“小偏方”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替代药物,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就要马上停止。
×
宝宝咳嗽总也不好,肯定是细菌感染,必须吃抗生素。
咳嗽不容易好或断断续续地咳,其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因为过敏,也有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不一定是因为细菌感染,盲目给宝宝服用抗生素不但无效,反而会有副作用。若宝宝咳嗽的同时伴有发热、咽红、黄痰等症状,血常规化验报告显示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就说明可能有细菌感染,这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咳嗽原因这么多,对症是关键
引起宝宝咳嗽的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自然也不同。爸爸妈妈首先要根据宝宝咳嗽的症状,判断引发咳嗽的原因。
1. 感冒:咳嗽时常伴有流涕、鼻塞等,无呼吸急促的表现,白天咳嗽多于夜间。
2. 哮喘:咳嗽时常伴有气喘、打喷嚏、鼻痒、眼痒等,夜间咳嗽重;当遇到过敏物及寒冷空气时,咳嗽可加重。
3. 百日咳:猛烈阵咳,咳完后常有鸡鸣样回声,久咳引起脸面浮肿,伴有出血点。
4. 毛细支气管炎:6个月内的宝宝多见,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刺激性干咳,也可能会咳出较多痰液,伴有发热、呼吸急促和喘憋。
5. 肺炎:咳嗽时伴有痰多、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6. 喉炎:咳嗽呈吼声,常发生在午夜,声音嘶哑。
7. 慢性咽炎:呈干咳,伴有咽部异物感,以白天咳嗽为主。
8. 气管(或支气管)有异物: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宝宝,当异物进入气管,气管黏膜受到刺激后引起呛咳。
9. 鼻后滴漏综合征:多见于1岁以上的宝宝,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可使鼻黏膜炎症分泌物向下流到咽喉及气管、支气管,然后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鼻炎经久不愈而长期刺激上呼吸道,可引起咳嗽反复不好。
根据宝宝咳嗽的不同原因,爸爸妈妈可进行初步判断:如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不是很严重的话无需服药;如咳嗽同时伴有高烧、喘憋等症状,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TIPS:自行选择中成药的原则
第一,当宝宝咳嗽有痰时,化痰比止咳重要,不能随意使用止咳药,可以服用一些具有化痰效果的中成药,如猴枣散、半夏露、祛痰灵、竹沥颗粒、小儿葫芦散等。
第二,当宝宝久咳不愈时,不可随意服用抗生素,如排除过敏原因,可选择具有养阴清热止咳效果的中药,如生地、玄参、北沙参、射干、桔梗、蝉衣、胖大海、生甘草,煎汤服用。
咳嗽护理,注意6个小细节
宝宝咳嗽时,喂奶后不要马上躺下睡觉,以防止咳嗽引起吐奶和误吸。如果宝宝有痰不易咳出时,就让宝宝头朝下趴在爸爸妈妈的膝上,然后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使痰液排出。
冷饮、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使咳嗽加重,所以宝宝咳嗽时不宜吃冷饮、冷冻食品,从冰箱内拿出的酸奶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给宝宝食用。
宝宝咳嗽时,要多喝水,如果体内缺水,气管内的痰液就会变稠,不易咳出。
咳嗽时要少吃甜食,中医认为甜能生痰,也易生热,这些都是引发咳嗽加重的诱因。
如果宝宝咳嗽严重,可让宝宝在充满蒸气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清除宝宝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患过敏性咳嗽的宝宝不宜饮用碳酸饮料,以免诱发咳嗽。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