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召开了“拓展视野 创新实践——STEM+课程在学前的探索”专题研讨,通过数字故事、徐汇区五所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介绍以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黄琼两位专家的观点分享,深入介绍了STEM+课程的价值取向、实施过程及其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的意义、价值和思考。
小编整理了这次活动的精华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近STEM+。
(温馨提示:视频长度为5分24秒,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STEM+幼儿项目的主要框架内容
STEM+幼儿项目的活动形式
STEM+幼儿项目基于布鲁姆的认知原理进行螺旋式设计
研讨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幼华老师主持。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上海幼儿园、机关建国幼儿园等第一批参与STEM+幼儿项目的园所介绍了他们实践STEM+课程的经验。
第二,明确园长的角色作用,园长既要提升理念、丰富专业,又要关注体验,激发潜力,激发幼儿和教师无限潜力。同时关注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安排,为STEM+课程实施保驾护航。
作为引进的课程,在实施STEM+课程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而应该结合幼儿园和孩子的特点采取创造性的做法,力求实现课程园本化适宜、适切、适合,让课程实现本土性发展。
STEM+课程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三方面:第一,课程的价值取向——提高幼儿科技素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第二,课程的整合,二期课改的主题课程也希望在整合上有突破,而STEM+课程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具体的任务自然实现课程整合的方式值得借鉴;第三,课程的支持系统,STEM+课程实施的五个阶段给予教师明确的过程性引导,现场培训让教师在情境下熟悉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提供故事墙等实施策略。
STEM+课程实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1.关于课程的结构与幼儿的经验问题。面对STEM+课程完备、结构性强的课程结构,我们一定要重点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适当降低课程内容上的结构化程度;
2.关于主题(项目)的核心经验和过程问题。STEM+课程强调过程性而没有提出明确的主题核心经验,教师和幼儿容易沉浸在实施的过程中“为做而做”,过分关注完成课程实施的步骤,对此教师应该清楚知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哪些核心经验;
3.如何看待STEM+课程与二期课改主题课程。我认为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本课程实际情况选择完整地做、挑选着做或者借鉴课程理念做STEM+课程,以此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关于STEM+课程,我们需要厘清四对关系:
1.二期课改与STEM+课程的关系 二期课改提倡的理念需要通过很多方法实现,STEM+课程是一个途径,我们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做STEM+课程,而是结合园所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和借鉴;
2.低结构与高结构的关系 在实施STEM+课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将高结构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低结构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建立学科与学科之间、个人内心世界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互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作用于个人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实施的基本规范和课程生成性的关系 园本课程可以借鉴STEM+课程设计基本环节的规范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关注互动时课程有意义的生成;
4.教师新经验与旧经验的交互关系 在实施STEM+课程时,教师要自觉补充新知识和经验,在新、旧知识的交互中逐渐形成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