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蹦蹦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但为什么运动反而成了孩子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
为什么孩子动不起来?
专家支持:张韫
思来氏TM高级业务顾问,美国幼儿教育学会、美国心理学会会员
祖辈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调查显示:祖辈家长带养的孩子运动能力较差。老人带孩子,因为隔代亲,又出于安全考虑,较少让孩子放开手脚运动;另外,由于老人自身身体条件和精力的限制,也没办法经常参与孩子的运动。
爸爸→运动伙伴和榜样去哪了?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幅高达153%,54%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孩子户外运动两次以上。而我们的爸爸在孩子运动中的缺位,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各项运动能力的不足。
电子产品→“宅”在家的理由?
iPad、动画片、电子游戏……要求孩子坐下来的电子产品却越来越多,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更愿意“宅”在家里。另外,以车代步,也让孩子走、跑、跳的机会大为减少。
运动让孩子四肢发达 头脑不简单
专家支持:陈彩珍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常运动的孩子身体灵活度高,心肺功能好,血液循环快,也会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使注意力更集中,思考也更活跃。不过,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怎么运动也是一门学问——
适时适量
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高密度是指频率高,低强度是指运动量和强度小,年龄越小的孩子运动时间越短。
循序渐进
运动的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易到难,过程由简到繁,让孩子逐渐适应。因为孩子有个体差异,所以运动要量力而行,不攀比孩子之间运动技能的差异。
多选择户外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选择像公园、绿地等开阔的场地,在温暖的阳光下和新鲜的空气里运动,孩子的皮肤、身体的调节能力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增强其耐受力。
兴趣重于技能
让孩子产生运动的兴趣,享受运动的乐趣,养成运动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而不用追求指标、结果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