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课中,生动活泼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1、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参与到中,体验的内在美,这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听进教室”,好多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就从没有变化过。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体验,而是图热闹。怎样才能应用好这一模式?要点是:学生的参与要与的乐思相结合,体验要建立在参与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选择这一模式时要认真设计,使学生通过动脑后才能获得体验。
2、情景和陶冶。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予设的情景中,使学生更有效方便的理解,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主要借助剧、图片、音响、影视道具、等。选择这种模式切忌过分,应用的手段不可过多,不可喧宾夺主,因为一切的手段都是服务于。
3、示范和模仿。在学习技能课上经常用到的方式。如范唱、范奏,主要是教师的示范。教师高水平的范唱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4、行为辅助。例一:用手势领唱《小星星》时,教师伸五个指头为简谱5,伸一个指头为1。这样小学生对简谱有了形象感。例二:低龄儿童在学习五线谱时可用各种颜色使指法、音位、琴键对应。例三:钢琴学习中指尖触键练习可用的形式,“十个指头亲兄弟,头对头来作游戏,你顶我来我顶你,看看谁最有力气。”
5、探索和创新。例一:在学习音的属性时,教师若是作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难理解。可让学生敲击三角铁,分辨余音的长短,可知道音值;让学生用不同的劲击鼓,可知道音的强弱即音强;打击几个大小不同的木鱼根据其音的高低即知音高;金属乐器、木只乐器、面皮乐器发声的不同可以知道音色。
6、引导和发现。中存在着一些奇妙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局限在的表象上,缺少对的对比分析就很难发现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譬如同样的一首乐曲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演唱所体验的效果也大大不同。二声部训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利用“朋友歌”的方式设计练习,不但减少了二声部的难度,更让学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的体验。《小星星》作第一声部,《划小船》作第二声部。
11「55「66「5—‖
53「3—「42「2—‖
7、自学和指导。适合于中学生,教师列出学习提纲、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唱、跳、奏。自学并不是放任,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例如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以及这首乐曲的不同演奏形式、不同乐器演奏的光盘和音带。学生在搜集过程的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流行和摇滚乐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禁区,其实这些中也包含着人性化的东西,虽然它们对情感的宣泄过于直接,但联系学生的审美层次,这种的确可以打动孩子们的心。一味的禁止只会抹杀学生心灵深处对的兴趣。
8、传授和接受。这是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模式,优点是信息量大、教师的主导地位强。
9、启发式。关键在于设问,主要形式有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问而不答。师问:“这首歌好听吗”,生答:“好听”。师:“大点声”,生:“好听”。这种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回答的设问是毫无意义的。
10、讨论。与当前的学习小组结合,要体现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讨论要选择一位主持人,但主持人不能固定。
11、的拓展。一堂课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的更深层次,这就是的拓展。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来要回到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在平日教学中注意积累、注意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课堂教学的真谛。
创造教学中几个注意的问题
1、教师对孩子们的表扬要负责任,而不是廉价的语言;
2、忌用权威的标准来质疑孩子的思维;
3、忌用冷淡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求知欲望;
4、忌用禁令对待孩子;
5、忌用僵化思想和模式、欺骗意味的态度对待孩子;
6、忌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创造成果。受知识层次的限制,多数学生是创作不出高质量的作品的,学生进行旋律或节奏创作时,评价质量毫无意义。我们应看重学生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关于教学媒体
定义:指教具、音响、录象、挂图、等
1、凡是教师能利用语言、体态、即可达到教学目的的课例,可不用媒体。
2、使用媒体的价格尽量降低。
3、要选择最优效果的媒体,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媒体。
4、运用媒体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上课服务。
5、在一个课例中主题要突出,不要塞太多的内容。
6、使用媒体不要让黑板搬家。
7、尽量地综合性的使用媒体。
8、使用媒体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
学生不动脑的参与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教师在让学生唱歌甚至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手击拍,如:
3331「550「3331「30‖这种打击方法学生不用动脑,只要还有点
xx「xx「xx「xx‖节奏感就能打出。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意义不大。如果教师把节奏设计成这样:3331「550「3331「30‖xx「xxx「xx「xxx‖
虽然只是简单变化,但是学生若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大对。
又如给乐曲5176「555「5555「565‖加节奏,可如谱所示。这样可增加的活力。根据以上两例,可以发动鼓励学生给乐曲加上适当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或用手。这不但可以增强的可欣赏性,而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发挥资源优势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资源。以往的认识只有书本是资源,这种认识的片面性限制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其实资源的外延还包括教师、学生。以书本为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而要敢于向外拓展;教师的知识层次(如唱歌中的发声、吐字、对的理解、课堂语言等)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他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的兴趣;我们在这里重点讲一下学生这一资源的内涵及怎样利用。
从某些知识领域来讲,学生们知道的并不比教师少,如:流行、足球、网吧、周星驰等。如果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的课堂将出现新的活力。铃鼓的敲击方法若让教师来讲,那只有一种方式;发动学生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打击,你会发现好多出人意料的奏法。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认识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最后把这些不同的结论综合,将会形成一个集合。这也是“建构学习理论”。
课程的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
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课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表现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所表达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课中,生动活泼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互相配合的群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